返回第573章 殿议,搅动,播种(6K)  诸天:开局越女阿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nbsp;   老人眼中有精芒闪过:“此图以真元投入为横轴,物质产出为纵轴。寻常认知里二者该是直线——”他指尖青芒化作曲线,“但密信指出,当修行技术突破临界点……”曲线突然陡升,“产出将呈十倍暴涨!”

    “墨老所言,实是点出了此信的精华!此图……”朝议队列的最前方,气息温和、给人容易倾述和结交之感、可实际上却是大权在握的李相,也开口发出了属于自己这一派的意见。

    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带着一丝凝重与敬畏:“意味着,当修行之力真正融入民生百业,大秦的国力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相缓缓转身,面向群臣,继续说道:“陛下,诸位大人,微臣以为,这‘生产函数’之说,绝非空穴来风。试想,若我大秦百姓皆能习得基础吐纳之术,身体康健,气力过人,那么农耕之时,可耐更多辛劳,收成自然倍增;工匠造物,亦能以真元助力,事半功倍,所制之器,必更精良耐用;至于行商之人,身负修为,路途之中可抵御盗匪侵扰,货物周转亦能加快,商贸繁荣指日可待。”

    “而这些,还只是初步之效。”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当真元之力与民生百业深度融合,达到所谓‘临界点’之时,那产出的暴涨,将远超我等今日之想象!‘民力即国力,修行不应独侍兵戈’,此言不虚矣!”

    听得李相激昂的发言,元武指节叩击着龙椅扶手,目光扫过神色各异的群臣。

    他能看见兵司将领眼中的迟疑不决,工司官员脸上的狂热,世家重臣绷紧的脊背。

    那卷密信就像投入深潭的陨铁,正在搅动沉积百年的淤泥。

    “陛下!”周延年不顾手臂灼痛,再度出列,重重叩首:“此乃动摇国本之策!若人人皆可修行,谁还愿安心种田?若是匠人都去学符纹锻造,军械制造还怎么……“

    “周大人多虑了。”

    沉默许久的横山许侯突然开口,这位出身贫寒的将领从甲胄夹层抽出了张崭新的纸片:“这是本侯在第二次检查受灾村落,返程时发现的。”

    纸上画着奇怪的机械,齿轮咬合间隐约可见符纹流转。

    “密信第五卷提到的‘符纹织机’,用最基础的聚灵阵驱动。”

    许侯声如闷雷:“末将令军中匠师试制,半个时辰织出百匹素锦。”

    他微眯着的目光扫过神色震颤的工造司官员,“这能抵得上官营织坊中的多少名熟练织工?”

    “此人……竟还是个器道奇才?先是献上那‘养生练体诀’,又将这般精巧符器图纸相赠……”墨守城很是直言不讳地道:“老臣在想,这样为大秦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是否真得归入传统的‘逆贼’之属?”

    作为长陵最睿智的人之一,他知道自己去想很遥远的将来有些没有意义,巴山剑场跟元武、郑袖之间的血仇,或许将延续至不知多少年后,直至双方彻底决出胜负。

    而在那时候,自己多半早已老迈死去。

    不过,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守了一辈子“城”的墨守城,终究不愿意见到已经如此强大,已经百姓安居乐业的一个王朝将来叵测的命运,若是往后真起了冲突,最好也不要牵扯到太多人。

    而赵青现在表露出来的态度,却不禁让人联想到,猜想看上去代表着巴山剑场的对方,是想暂时搁置过去的恩恩怨怨,谋求以温和怀柔,或者说,不广泛牵扯旁人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考虑到巴山“余孽”们本也都是秦人,且大多为了大秦王朝的强盛投入了满腔热血,历经无数牺牲才建设起的繁荣之世,又怎会轻易舍得行之破坏之事?

    扔个石球发泄了一番后,就此选择妥协,却也不无可能——毕竟,早间所见的“磨石剑诀”,似乎并非是当年那个人的意境,有着不少差异。

    虽然没法排除暗中设下陷阱的嫌疑,不过,若是元武也因此生出了些许“和解”之意的话,倒是可以尝试着推动为王惊梦等人正名的事宜。

    至少,减免一些对受波及者的迫害打压,让自己和许侯的暗中资助能放在明面上了。

    念及此处,墨守城亦是有些几分愧疚之意,无论是昔年还是现在,他一直都是认同王惊梦等人才是正义的一方,可为了大秦的大局与秩序着手,却最多只能做到两不相帮,眼睁睁看着内乱与残杀。

    而到了今天,自己却又要为了维护这大秦的安定繁荣,去为那本该受朝廷嘉奖庇护之人,从对方最大的仇敌之处,恳求争取来一些微不足道、像是施舍性的尊重与名分……

    若是以身相替,改换视角之下,这只怕更是一种新的屈辱吧!对于元武而言,自己的这样一番进言,亦是不会招致什么好态度。

    墨守城的话语,就像一柄重锤砸在殿中青砖上,裂纹顺着群臣的倒影蔓延。

    周延年瘫坐在地,官帽歪斜露出花白鬓角,他盯着自己烫伤的右臂,忽然神经质地笑起来:“奇才?今早逆贼袭我军港、毁我战舰时,墨大人怎么不说这话?”

    “周大人慎言。”李相侧头冷冷瞥了他一眼,青玉笏板折射的冷光扫过老臣涕泗横流的脸:“陛下圣明烛照,自会明辨忠奸。”

    “微臣夜观天象,紫微垣有客星犯主。”大殿角落,一名观星台的老史官缓缓抬头,声音像秋叶擦过青砖:“然其光渐弱,似有归附之相。”

    果然,听到墨守城那摆明了是想让巴山余孽“脱罪”的大胆言论后,元武倏地轻笑了起来,笑声里带着金属摩擦的寒意,群臣齐刷刷跪倒,他们知道这是帝王动怒的前兆。

    也就是这个时候,在群臣垂首不敢应答的寂静中,一名五十余岁、面容清癯,而且蓄着精致的长须的男子,仿若无事般行入了殿中,简单地行了个礼:

    “臣方才试演‘养生练体诀’,发觉此法正是那‘水毒’的解药——当气海真元运转周天时,那些扎根的异种真元竟如雪遇暖阳,渐次消融。”

    可以在心情不佳的元武面前,表现得这般泰然自若,此人自然正是礼司司首徐福,也是统御大秦王朝“幽浮”舰队的统帅,是伴随元武一起长大的陪读书童和修行者。

    他原本就是元武最为信任的心腹之一。

    “哦?这是好事呀!”元武沉默了好一阵子,鎏金蟠龙烛在他眉弓处投下阴影,让那张帝王面庞愈发像戴了青铜面具,而后,突然开口:“徐福,朕问你,对方究竟是想要个盛世,还是乱世?”

    “盛世当如百川归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