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他这番话说的有些冠冕堂皇,不过众人都没有点破,毕竟总得为放弃长安找一个正当的理由,否则大家伙逃跑起来还会有多余的心理负担。n
见无人反对,夏侯儒最后再问一句“诸君可还有异议?”n
众人或是沉默,或是摇头。夏侯儒朗声说道“好,此事就这么定了。诸位各自回去准备,将老弱病残和青壮留在城头掩人耳目,寅时一过,率本部精兵带足干粮于北门聚集,咱们趁着凌晨蜀军最困乏的时候一举杀出去。”n
“谨遵都督之令。”郭淮等人齐声领命。n
到得后半夜,寅末卯初之际,夏侯儒、郭淮、颜斐等人总引三千精兵在北门会合,城中百姓只当是正常的兵力调动,并不知道他们要逃,只有几家豪强大姓清楚个中原委。n
然而夏侯儒早已派人向一众大姓打过招呼,他们不仅不敢泄露半点风声,反而还极力配合,不约而同地想尽快把这帮瘟神送走。n
夏侯儒自是晓得这些豪强大姓的德行,心下虽然愤怒无比,但想到以后图谋恢复还要仰仗他们这帮墙头草,遂按下怒火,好言抚慰,说了一些让他们暂时委身于贼、蛰伏待机、反攻之时充当内应的场面话。n
当然他也不是没有半点惩戒手段,临走之前从各大姓手中强行要走了上千匹战马,使得撤离的三千魏军俱有战马骑乘,大大地提高了突围的成功率。n
“哼,这帮墙头草只吐出这点血,真是便宜他们了。”王端想起自己刚才去各大姓家里领取战马时,一众大姓阴阳怪气、不情不愿的嘴脸,不由得抱怨道。n
一旁的颜斐开解道“算了,日后王师反攻还须仰仗这些人,我等不便得罪太深。”n
“等以后收复长安,某倒是想看看他们又是一副什么样的嘴脸?”王端依旧怒气未消。n
夏侯儒策马行到近处,恰好听到二人交谈,拍了拍王端的肩头,冷笑道“哼,吾料他们的嘴脸定是和明日恭迎诸葛亮入城时一模一样。”n
颜斐和王端对视一眼,先是一起摇头苦笑,然后异口同声地赞道“还是都督看得透彻。”n
“唉。”夏侯儒苦笑着摆了摆手,随即正色道“好了,不说此事,时候差不多了,大家伙准备突围。”n
时过五更,天犹未亮,长安北门突然洞开,三千魏军人衔枚、马裹蹄,悄无声息地撤出城外。此时众汉军仍在熟睡之中,直到夏侯儒等人遁至战场边缘,方被汉军哨骑发现。n
“众军随某冲啊!”n
既已露了行踪,夏侯儒索性不再顾忌响动,带着众军撒开马力朝围困最薄弱的东北角冲杀而去。n
夏侯儒亲自领着亲卫在前面开路,颜斐、王端两个文官列于队伍中部,郭淮则领兵断后。n
众魏兵皆知生机就在眼前,无不奋勇冲杀,汉军猝不及防,拦阻不及,竟被魏军冲开了一条生路。甫一脱困,夏侯儒便领着人马径投冯翊而去。n
赵云得知夏侯儒率大股魏军出逃,吃惊之余一面亲自点起数百骑兵追击,一面派人报于诸葛亮知晓。n
诸葛亮知道后亦对夏侯儒的果断既惊且佩,急忙唤来姜维,命他同样领兵去追,务必要擒杀夏侯儒、郭淮等大将。n
“传令众将,天明之后立即对长安发起猛攻,夏侯儒既已逃走,长安守军定然只剩下老弱病残,没有多少战力,吾要王师今日就要入住城中。”n
杨仪拱手应道“谨遵丞相之命。”自去拟写军令,盖营下发。n
天亮后,汉军四面围攻,攻势猛烈无比。城中守军已然得知主将夏侯儒弃城逃走,再无战心,不是抛下武器、脱掉军服藏于民间,就是主动向汉军投降,更有甚者几家大姓联合起来打开了城门。n
汉军只用了半个时辰便已拿下长安,关兴、王平等人驱兵先入,一边肃清残敌盗匪,一边占领官署武库,待城中局势初步稳定,方请诸葛亮入城安民。n
东门外,刘琰、关兴、袁綝等人以及城中诸大姓豪强、士子百姓共数千人分列道旁翘首以盼,恭迎诸葛亮进驻长安。n
望着长安高大巍峨的城墙,四轮车上的诸葛亮百感交集,眼角含泪,喃喃自语道“先帝,您看到了吗,长安终于回到了大汉的手中。汉室三兴有望,汉室三兴有望!”n
右侧的杨仪尽管没有听清诸葛亮在说些什么,但通过对方的神情已然猜出个大概,遂近前说道“丞相,长安恢复,此次北伐的首要目标就已完成,后面的战事也好打多了。长安百姓夹道欢迎,足见人心思汉,三兴汉室,指日可待啊。”n
“百姓们久受伪魏荼毒,欢迎王师是实打实的,可那些豪强大姓思不思汉,只能说或许吧。”诸葛亮微微一笑。n
不等杨仪接话,他继续说道“时候不早了,不要让百姓们久在外面受冻,传令众军加快进城。”n
“诺。”n
杨仪唤来传令兵吩咐下去,又道“丞相,收复长安乃是社稷幸事,我等就这么干巴巴地进去?您是否留下一二话语,也好让后世史家有所凭写啊。”n
诸葛亮一边朝道旁的百姓挥手致意,一边微笑着回道“留什么话?长安得复,吾欢喜之极,已然词穷矣。”顿了一顿,沉吟道“这样吧威公,长安收复实赖三军将士浴血奋战之功,你就替我一声汉军威武。”n
“是。”杨仪兴奋地点了下头,清了清嗓子,纵马向前,高声叫道“丞相有言,汉军威武。”n
“汉军威武、汉军威武......”众军听了无不自豪,齐声和道。n
忽地,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丞相威武,众人又齐声和道“丞相威武、丞相威武......”n
“大汉万岁!”诸葛亮本不欲喊话,此刻受众人响彻天际的欢呼声鼓舞,也不禁激动地喊了出来。n
“大汉万岁、大汉万岁......”n
周遭卫士齐声附和,传至四周,人人响应。诸葛亮车架在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中进入东门,长安百姓踊跃欢迎,争相瞻仰诸葛亮的容貌。n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