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零三章 再会大神们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速度与动量,还有时间和能量也是共轭物理量,即时间测得越精确,能量越不精确,反之亦然。
    
    不确定性原理已经上升到哲学高度,对量子力学的理论根基极为重要。
    
    而目前海森堡还在和薛定谔进行着小范围的争吵,他们两人这一年为了矩阵力学与波动力学谁是天下第一争得很凶。
    
    只不过貌似现在绝大多数物理学家都站在了波动力学方面,毕竟微分方程比矩阵好用太多。
    
    对此,海森堡本人相当郁闷,尤其是他发现有些物理学家居然用波动力学的语言来改写旧的矩阵力学论文!
    
    海森堡时常公开抱怨:“现在对每一篇矩阵论文,都有物理学家在写对应的‘共轭的’波动论文,这让我很烦恼。我认为他们最好两者都学学!”
    
    此事在物理学上也挺罕见:理论资源竟然开始泛滥。
    
    以往的物理学家在大多数类似情况下,都是苦于没有理论而只能将就;现在却不同了,他们发现竟然还有个富余的理论!
    
    不过大家为此的争吵马上就要被另一个大神画上休止符——不爱说话的沉默的狄拉克大神出手了,狄拉克发展出了变换理论。
    
    正好大家伙都迫切需要一个融合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同时还要融合两者不同诠释的理论。
    
    此外,虽然海森堡的矩阵力学与薛定谔的波动力学在数学形势上有点不同,但在对量子力学的认知上,又是另一码事。
    
    海森堡必然是坚定的不连续论支持者。
    
    而薛定谔仍然坚持连续性,也就是偏向波动性。
    
    在这一方面,站在海森堡一方的人较多。李谕给出概率解释后,支持海森堡的人更多了。
    
    比如“怼神”泡利。泡大神直接给薛定谔写信,告诉他,必须把一种不连续性引入到量子的理解之中,只有连续物理学是不行的,虽然因此会被折磨得很痛苦,但无法避免。
    
    泡利此时的身份是比不上薛定谔的,但怼神吗,又是海森堡的同学,必须帮着怼一下。
    
    (额外补充一点,历史上玻恩并不是通过自己一个人的力量给出概率解释的,他最初的诠释是薛定谔波函数为一种概率波,而不是薛定谔所说的物质波;波函数的平方代表的是两个电子碰撞中发生向某一量子态的跃迁的概率。
    
    后来泡利重新诠释了玻恩的诠释,认为它不仅代表碰撞结果中的概率,而且也代表某个时刻发现电子位于原子的一个确定的量子态中的概率。
    
    然后泡利更是最先向海森堡说出:“因此不能谈论粒子的确切路径,也不能同时探求动量和位置。”
    
    差点忘了泡大神的功劳。
    
    只能说泡利能力是真的太强了,在一众顶级物理大咖中说他一句天赋异禀也毫不夸张,可惜他能力强的同时性格更强,与非常多的大发现失之交臂。)
    
    总之薛定谔与海森堡两人的相爱相杀在这一两年中是物理学界的主旋律,——只不过在几个月后的第五届索尔维会议上,被另一场大辩论掩盖了锋芒。
    
    但薛定谔和海森堡无疑都给双方阵营提供了极强的理论武器。
    
    在职位方面,两人也算不遑多让吧,——薛定谔高一点,已经成为欧洲理论物理学家最高的柏林大学物理学教授。
    
    而海森堡也收到不少offer,其中索末菲最想让他去慕尼黑大学,先做个副教授,将来接替自己,而且海森堡本人也喜欢慕尼黑。
    
    不过海森堡年纪轻轻就有了大名,不想先做两年副教授,完全可以去其他的大学先做个正教授,将来再去慕尼黑大学做正教授。
    
    所以海森堡选择了莱比锡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应该也是德国最年轻的一个物理学正教授。
    
    ——
    
    在去欧洲大陆之前,李谕照例又路过英国,毕竟剑桥还有一群大咖。
    
    “卡皮察小队”依旧非常欢迎李谕。狄拉克、奥本海默、卡皮察几人热情地在码头迎接。其中还有卡皮察的新婚夫人,一个流亡的俄国艺术家,黑发美女安娜。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