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0章 教习  知否从蒙童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无广告!

    交代完家事,夫妻三人又温存了一番,依依惜别后,卫辰就出门往翰林院去了。

    如今卫辰最主要的差事就是在庶常馆教导庶吉士。

    一般而言,庶吉士在庶常馆要学习三年,三年后,合格者留馆成为翰林,不合格者散馆授官。

    留馆成为翰林自不必多说,就算是散馆授官,那也是六部主事起步,日后前程照样不会差到哪里去。

    而庶吉士在庶常馆这三年的表现是否合格,有没有资格留馆,评定的权力,就掌握在身为教习的卫辰手中。

    卫辰可以根据平时的馆课成绩,决定庶吉士三年后是留馆还是散馆。

    当然,这批庶吉士中若有极为优秀之人,卫辰也可以提前结束他们在庶常馆的学习,破格提拔为翰林。

    盛长柏和王尧臣当初就是被时任庶吉士教习看中,提前一年多从庶吉士晋升为翰林编修。

    经过上任第一天的一对一谈话,卫辰对自己手底下这三十六名庶吉士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相中了其中几个潜力相当不错的人才。

    但毕竟大家相处的时日太短,卫辰还不想这么草率地做出决定,而是准备先开授一段时间的馆课,再视具体情况而定。

    所谓馆课,便是庶吉士们在庶常馆中学习的课程。

    卫辰新官上任,许多事都不懂,就向庶常馆中原有的几位馆师,也就是自己的助手虚心请教了一番。

    这一请教他才知道,原来庶常馆每日的馆课虽然看起来排得满满当当,但内容主要还是诗文之类的东西。

    卫辰心中顿生不满。

    科考之前学诗文,科考之后还是学诗文,学来学去,始终就是这么点东西,一点办事的能力都没学到。

    这堂堂为国储才的庶常馆,岂不是就只能教出一群只会空谈误国的腐儒?

    当日午后,卫辰就找到掌院刘廷锡,向他陈说利害,希望翰林院能够变更庶常馆的馆课内容,重视对庶吉士经世致用之学的教导。

    刘廷锡听后立即对卫辰表示了支持,并且亲自写了折子递上去,不久后,就得到了龙图阁同意此事的批复。

    一项不合理的规矩却延续了这么多年,背后自有其道理,哪怕只是稍加更改,也会遇到重重阻力。

    而卫辰这次之所以做的这么轻松,一是因为翰林院掌院刘廷锡是他的座师,对卫辰关照有加,二则是因为卫辰背靠韩章这棵大树。

    韩章一直很看重卫辰。

    以卫辰现在的年纪、展现出来的能力、所处的地位来看,日后几乎注定会入阁拜相,并且执掌大权的时间,少说也会有十几二十年。

    而且卫辰的年纪与韩章差距太大,完全不可能与韩章产生什么竞争关系。

    卫辰升官升得再快,等到他入阁的时候,韩章多半也早已老迈不堪,退出政治舞台了。

    这样一位官场新贵,还愿意向自己靠拢,韩章当然不可能拒绝。

    就算卫辰真正掌权时韩章已经入了土,可他的家族还在,子孙后代还在,日后少不了要卫辰照拂。

    况且,对于实际权柄不亚于于宰相的龙图阁首辅来说,只是变更一下庶常馆馆课的内容这种小事,根本不值一提,韩章顺手就替卫辰办了。

    得到了龙图阁首辅和翰林院掌院的支持,卫辰心中大定,很快就对庶常馆的馆课内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卫辰大幅削减诗文在馆课中的比重。能进庶常馆的,都是进士中的佼佼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硬生生考出来的,诗文肯定不差,再一味把精力放在这上面,实在是没有必要。

    其次,卫辰专门开了一堂课,用来引领庶吉士们研究历代名臣奏章和朝廷公文,从中学习经世致用的道理。

    除此之外,卫辰还在馆课教材中增列了许多官箴书。

    其实大周读书人当官,本来就不是两眼一抹黑就去赴任的,而是有专门的官箴书作为指导。

    《州县提纲》、《治县法》、《百官箴》、《昼帘绪论》、《三事忠告》、《为政善报事类》、《实政录》……

    这些书籍内容丰富,对法令、诉讼、刑狱、簿历、治灾、缉盗、农政等各方面都有详细的阐述,只要按照书本老老实实做官,就能造福一方。

    卫辰也不仅仅是拿着这些官箴书照本宣科,而是结合自己为官以来的亲身感悟,深入浅出地给庶吉士们讲解为官之道。

    当然,卫辰授课的过程中,肯定会夹带许多私货。

    这些日子,除了教导庶吉士外,卫辰忙的就是替庄钧搬家。

    趁着休沐,卫辰亲自跑了趟积英巷,请庄钧移居卫宅,好让自己一尽孝道。

    庄钧本来其实是不愿意搬的,他前半生独来独往惯了,从来不愿意麻烦任何人。

    可毕竟与卫辰朝夕相处了那么多年,这份师生之情也不是那么容易割舍的。

    在卫辰的再三恳求下,庄钧终于还是答应了搬家,随身仅有几件行李,一名老仆,倒是书房里的藏书装了足足两大车。

    这些书多为古籍善本,是庄钧一生的珍藏。

    用庄钧自己的话来说,他这一生漂泊不定,身无长物,待到他百年之后,能留给卫辰这个关门弟子的,恐怕也只有这些书了。

    当天晚上,庄钧就搬到了卫宅西面的一处偏院中,安顿了下来。

    期间如兰和明兰出力不少,扫洒院落,安排仆役等事,她们都是亲力亲为。

    事实上,如兰和明兰也是卫宅中最欢迎庄钧到来的人。

    未出嫁前,王若弗和卫恕意就常对自家女儿说,卫家人口简单,也没有什么长辈需要奉养,嫁过去之后用不着考虑婆媳关系,可以直接当家做主,实在是安逸闲适。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