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14.最终剪辑权【求订阅】  华娱,我的老婆我自己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因为他们绝对不会放弃剪辑权!
    他们肯定要自己剪。
    而自己剪,就会导致上面所说的问题。
    当然,这种情况还真说不上好坏。
    各有各的利弊。
    举个例子。
    《双生》
    “我觉得最无法理解的是这么巨大的变动,竟然在事前没有征求我的任何意见。”
    这是这部电影导演的原话。
    在《双生》的后期剪辑过程中,
    作为导演,
    金振乘没有获得最终剪辑权,没有收到自己应有的劳务报酬,甚至在影片上映后都看不到,自己的片子究竟被剪成了什么样子。
    换角、补拍、挤压三年,自行后期,在时局和资本的两重挤压之下,金振乘一开始就丢失了导演的最终剪辑权,这或许是他惟一能够维护作品的机会。
    若是再退一步,像其他导演那样愤而放弃署名,那么连追讨自己辛苦钱的机会也要失去。
    没人会甘愿放弃自己的作品,但当它已经被涂抹得面目全非之时,这究竟还算不算自己的作品?
    这又是一个问题。
    因此。
    剪辑权这权利到底是给导演还是给公司。
    还真说不好。
    对于很多导演来说。
    最终剪辑权:就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它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权力的斗争。
    在好莱坞,制片人中心制树大根深,最终剪辑权早已牢牢握在制片人手中,如果有导演能够掌握住最终剪辑权,那证明导演本身已经是一块金字招牌。
    当年吴白鸽闯荡好莱坞,
    成为五位握有最终剪辑权的导演之一,是华语圈子迄今为止还津津乐道的事实。
    当制片方紧握住最终剪辑权时,
    大多会从纯粹的商业利益方面来考虑。
    在电影上院线时,时长越贴合观众传统的观影习惯,票房往往更卖座;
    二则是内容,在艺术影片中,越个人化和晦涩的情节,越容易遭到“剪刀手”。
    当一旦影片打入国际市场,
    影片在发行方手中,
    会剪出许多个长短不一的版本,影片的内容完整性,自然也不再是导演能掌控的了。
    导演和片方对于影片剪辑权的争夺,从电影艺术诞生之初就已经开始。
    1927年,《大都会》在德国柏林首映,时长153分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是由于各地发行商纷纷自行剪辑,导致该片一直难以还原本来面目,直到2001年才有修复版本面世,同时有四分之一的内容已经确定难以找回。
    最惨的自然是丑国影史上赫赫有名的《丑国往事》。
    当时早已拍出《黄金三镖客》《偷自行车的人》等多部知名影片的赛尔乔为《丑国往事》找投资长达11年,拍摄出的影片长达251分钟,但后来在丑国上映后,影片大段闪回场景被删除,导致本片票房口碑全部失利。
    多年后,导演剪辑版本流出,才使得这部经典影片重见天日。
    事实证明,
    即便你是大牌导演,也很难永远避开与片方的剪辑权官司。
    尤其在好莱坞影片系列化、投资人越来越不敢冒险的今天,导演剪辑权已经越发难成为导演的特权。
    早在多年以前的异形就是个例子:
    在拍摄《异形3》时,大卫在拍摄时完全没有片场的控制权,
    在拍摄期间就不断与制片方发生摩擦,甚至连导演剪辑版也没有参与制作就退出了。
    大卫芬奇不仅不承认这部影片是自己的作品,并且一度扬言:“许多人都讨厌《异形3》,但没人比我更讨厌它。”
    如今风行十年的漫威系列自然也跑不了。
    由于漫威宇宙画风的统一,导演在拍摄时所能发挥的空间并不多。
    《雷神2》的导演阿兰在拍摄时拥有绝对的自由,
    但事实上,在拍摄后制片方将影片剪辑得面目全非,使得阿兰表示从此以后再也不想拍漫威电影了。
    当然,如果制片方非常善于销售DVD和蓝光碟,那么导演剪辑版则又成为了盈利的好商品。
    为了增加销量,导演剪辑版、导演评论音轨、拍摄花絮,都会成为电影的附加产物。
    但对于有的导演来说,这无异于画蛇添足。
    《异形》导演雷德利就曾经表示,异形的公映版本就是他最满意的版本,而导演剪辑版“根本没有诞生的必要”。
    至于国内。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