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五章 学校讲座  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以暂时忽视。

    吃不死人就行。

    “那看来还得继续努力,虽然说两全其美的方法很难实现,但只要花精力下去,我相信还是能办到的。

    只要你们研究室能搞出来味道好,产量高的产品和技术。我可以帮你们推到其他国家,比如沙漠国,无土栽培就很适合他们。

    但人家有钱,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比较高。所以,你们懂的。”江宁说道。

    此话一出,研究室里的人全都激动起来。

    这要是能推到外国去,先不说能赚多少钱,起码这面子是有了。

    一时间,大家精神倍增,恨不得立即投入研究。

    “像番茄、洋葱等,都是那边比较热衷的食物,你们可以重点搞这方面的培育。”江宁补充道。

    就连身边的牛校长,也动了心思,准备以后多往这个研究室投入资源。

    技术出国,这是他们都很期盼的事情。毕竟在目前,咱们国家的技术基本上就是代表着落后,领先世界的并不多。

    只要搞出来一项,足够吹牛了。

    “陈教授,明天我们学校开个会,增加你们研究室的研究资金。你们大胆、放手去研究。”牛校长说道。

    接着,江宁又看了水培的蔬菜。

    通常来说,无土栽培的类型主要有水培、岩棉培和基质培三大类。

    水培一般都是生产叶菜。

    很多人觉得,土培蔬菜容易受污染,沾有泥土,清洗起来不方便,而水培叶菜类比土培叶菜质量好,洁净、鲜嫩、口感好、品质上乘。

    另一位教授告诉江宁,土培叶菜倒茬作业繁琐,需要整地作畦,定植施肥,浇水等作业,而无土栽培换茬很简单,只需将幼苗植入定植孔中即可。

    例如生菜,一年365天天天可以播种、定植、采收,不间断地连续生产。所以水培方式便于茬口安排,适合于计划性、合同性生产。

    江宁没有反驳,无土栽培的优点肯定也不能忽视。

    这种技术真要是没前途的话,后世就不会全世界都在研究了。

    当然,也有人觉得,这无土栽培,全是科技与狠活。

    毕竟栽培的都是用化学药品,也难怪人家会这么想。

    江宁看了下他们的营养液槽,还提出了点修改建议。

    营养液槽是贮存营养液的设备,一般用砖和水泥砌成水槽置于地下。因这种营养液槽容量大,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营养液的温度变化不大。

    “施工的时候,加入点防渗材料,并于液槽内壁涂上除水材料,就不漏水,不渗水和不返水了。”江宁说道。

    从这些建议可看出,江宁在这方面确实是有研究的,而且还相当不俗。这让原本还有点想卖弄的教授停止了他的想法。

    别到时候,小丑竟然是自己。

    “我听说,有人还搞出了雾培技术。”陈教授在旁边说道。

    雾培又称气雾栽培,是一种新型的栽培方式,它是利用喷雾装置将营养液雾化为小雾滴状,直接喷射到植物根系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

    在目前,是比水培更高大上的技术。

    它是所有无土栽培技术中根系水气矛盾解决得最好的一种形式,同时它也易于自动化控制和进行立体栽培,提高温室空间的利用率。

    毕竟雾培的话,可以直接挂在空中生长,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而且,它还有效解决水培中根系缺氧问题。

    普通水培中,植物根系需要浸没在营养液中来保证植株的营养吸收。由于营养液中溶解氧浓度低,而根系不断的耗氧,根系供氧状况不断恶化,从而导致植物缺氧烂根,影响植物的生长。

    与水培不同,雾培模式下,植物的根系直接裸露在空气中,根系与空气直接接触,营养液有规律的间隔从雾化喷头中喷出,不断溶解空气中的氧气,供给植物根系呼吸,促进根系呼吸代谢。

    这样可以让作物生长得更快。

    但江宁知道,这种技术吐槽点也很多。

    其中最让很多人诟病的就是它的营运成本高。

    气雾栽培属于设施栽培,前期建造设施和采购设备需投入大量资金,后期运行费用也较高。

    而且,全程几乎都要维持供电。

    没有点资金,根本玩不转。

    我就想种点菜而已,被你搞得好像吃不起了。

    此外,它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不然就很容易造成喷雾不均匀,喷雾过大过小对植物都不好,严重的还会堵塞喷头等等。

    “我知道,但那种技术的成本很高,全程供电,不适合我们国家大规模搞。起码不适合我们国家目前的国情。我在我家乡镇也有搞,但都是小规模的。”江宁微微摇头道。

    “当然了,你们也可以研究,要是能把成本降低,确实也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欧美等发达国家,就专注搞这个。

    他跟着牛校长又逛了几个研究项目,最后看中了其中一项技术,已经技术已经有点成熟。于是,他向该团队发出邀请。

    江宁用两百万人民币把技术买下来。

    而且,他还将向学校加捐五百万人民币。

    一番操作下来,学校直接将技术双手奉上,非常顺利。

    其实,这笔技术转让费,已经是他们学校破天荒的一笔。以前,他们学校搞出来的技术,好多都是被免费拿走的。

    这年头,像江宁这样花钱买的,还真不多见,尤其是农业领域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