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3章 清楚明白  知否从蒙童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天子一怒,血流漂杵。

    尽管赵真一贯以仁慈示人,但君王子毕竟是君王,一旦骤发雷霆之怒,其赫赫威势还是吓得杨元震抬不起头来。

    杨元震战战兢兢地扭过身子,捧起摔在自己脚边的那本书册,双手还在止不住地哆嗦着。

    书的封皮摸起来有一种劣质纸张的粗糙感,书页裁切得也不是很整齐,甚至有些扎手。

    还没看到这本书的真容,阅书无数的杨元震就已经凭借手感做出了本能的判断。

    这本书应该是什么大书坊刊印出来的,倒像是那些贫寒士子自己动手装订的手抄本。

    事实也证明杨元震的判断。

    当杨元震勉强定下心神,将书拿到面前仔细观瞧时,皮正中的《谈文录》三字,绝非印刷而成,而是某人亲笔写就。

    联系之前赵真训斥他的话,想来此书执笔之人,应该就是他亲手取的新科解元郭进了。

    杨元震怀着忐忑的心情小心翼翼地翻开这本《谈文录》,看了前面几页,很快就意识到这是一本科举教辅书。

    作者在经义上的造诣精深之极,杨元震只是随意看了几小段,竟也觉得颇有收获。

    可眼下杨元震都快火烧眉毛了,再好的书他也没有心思细读,只是忙不迭地翻找着那令赵真勃然大怒的关键所在。

    只不过,这《谈文录》是本内容繁多的大部头,前后四部分的内容加起来,足有好几百页。

    杨元震漫无目的地翻了好一会儿,也始终难得要领,心情越发焦躁,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滴滴落下,眼中甚至都出现了血丝。

    见到杨元震这副狼狈不堪的样子,赵真也有些看不过眼,当下轻咳一声,挥了挥手。

    一直沉默寡言的老内侍微微躬身,转身快步走到杨元震身边,替他将书翻到了后半部分的某一页,手指落在了书页中段一处。

    杨元震的目光顺着老内侍手指的地方看了过去,顿时心头剧震,后背汗出如浆。

    “模拟考题之七十九: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为。”

    这不正是自己出的第一道四书大题么?

    只是少了“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这后半句罢了。

    虽然少了一段,但科举考试讲究的就是一个联系上下文答题,因此作为考题而言,多半句少半句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差别。

    这下子,杨元震终于明白了赵真突然大发雷霆的原因。

    今科乡试禹州突然爆发,一次性中了十六名举人,这已然是极其不寻常的现象。

    而今,皇城司又在禹州籍的解元那里找到了与考题几乎一模一样的原题。

    这特么……

    想不怀疑有猫腻都难啊!

    杨元震简直是欲哭无泪。

    自己这到底是上辈子造了什么孽,才会倒霉催的摊上这种曹旦事?

    杨元震此时的心情是崩溃的,差点就想再度眼前一黑晕过去。

    但他心里也明白,事情到了这份上,装死根本无济于事。

    为今之计,只有趁着赵真对自己还有耐心,抓紧时间为自己辩解。

    一念及此,杨元震的脑子开始飞速地运转起来,绞尽脑汁为自己寻求脱罪之策。

    忽然,他脑中灵光一闪,赶紧将《谈文录》翻到最后一页,目光上下搜寻。

    果然!

    这一页末尾赫然写着一行小字:“大周天佑八年五月初九”,这是郭进将整本书抄录完成的时间!

    “陛下!”

    杨元震好似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赶紧将自己的发现指给了御座上的赵真看。

    “此书抄录于今年五月,原本成书只会更早,微臣受命拟题时都已经八月了,这时间根本对不上啊!”

    “哦?”

    赵真闻言忙吩咐内侍将书呈上来过目,果然与杨元震所说一般无二。

    赵真当下眉头微皱,看向一旁的老内侍:“其他禹州籍考生审得怎么样了?”

    这次乡试疑似泄题,干系重大,皇城司精锐骨干尽出,除了封锁了贡院以外,禹州籍的考生也全都被控制了起来,郭进只是第一个。

    皇城司都头顾万一直都在带着人来回奔波,将审讯的最新进展禀报到老内侍这里。

    老内侍看了眼新递上来的纸条,躬身回禀道:“查清楚了,此书成书于今年三月之初,禹州各地义学均有收藏,因其出自禹州知州卫辰之手,故而禹州士子争相借阅传抄,此事在禹州人尽皆知。”

    “卫辰?”

    赵真微微一愣,旋即又问道:“此书成书后,可有删改变动之处?”

    “没有。在这一点上,禹州考生供词并无二致。”

    老内侍躬身道:“若是陛下不放心,老奴这就派人快马赶往禹州,取来此书原本,一对照便知真假。”

    “不必了。”

    赵真摆了摆手。

    眼前这老内侍跟在赵真身边几十年,一直是赵真心腹之人,他麾下皇城司的手段,赵真再了解不过。

    即便是敌国派来的死间,落到了皇城司手中,皇城司也有办法撬开对方的嘴,何况只是一些未经风雨的普通士子?

    况且,此次参加乡试的禹州籍考生足有一二百人,这么多人,要事先对好口供,还要经受住皇城司专业的审讯而不露出破绽,根本不可能。

    既然口供无误,那么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整件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