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36章 屠夫(为盟主“守妹拴财”加更)  终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自古行军,多沿河谷。
    原因很多,河谷天然是最平坦之处。长年累月水量一直在变化,河谷两侧会留出干涸河床,是为行军最方便之路径。且水源必不可缺,士卒根本无力携带供十余日行军所需的水。
    总而言之,山地行军,道路就那几条。
    由祁山往北本有五条道路,往巩昌本有两条道路,木门道、洛门道。
    因洛门道需翻山越岭,少有人行军,早已荒废。故而陇西行军一般走木门道,趋天水,东可出渭河、西可入巩昌。
    据说,诸葛亮便是在木门伏杀张合。
    李瑕近年来常读《三国志》与《资治通鉴》,思考诸葛亮北伐之事,意识到换作自己,也绝对不会成功。
    但他认为,自己目前所面对的形势,是远比诸葛亮幸运的。
    据刘太平所言,阿里不哥马上将要大举南下。那么,忽必烈短期内便不可能大规模调动兵力支援西路。
    而西路军已在与浑都海决战之后元气大伤。
    还有一个关键,一旦反攻到蒙古国境内,蒙古对待世侯的“宽容”,便暴露出巨大的缺陷。
    蒙古放纵军阀、宋廷崇文抑武,这两种不同的做法在过去一直在给蒙古带来大胜。
    因为世侯们分治地方,故而能奋力效命,用兵自如。
    但制度的强与弱从来就不是恒定的,地方军阀跋扈就真的好吗?
    就是因为汪良臣用兵太自如了,才轻易入伏,被全军歼灭。
    也就是因为汪家分治地方,李瑕也不必像诸葛亮一样面对整个北方的兵势。
    他只需要一举拿下巩昌。
    不需要守街亭、不需要趋渭河。
    那其实不必要走木门道。
    若说李瑕此前在大方略上始终有效彷诸葛亮之意,这便是第一条岔路。
    五月十六日傍晚,李瑕在西汉水与永坪路交汇处正准备浮马渡江,想到这里,忽转头吩咐道:“把那些向导带上来。”
    所谓向导,就是十余个他亲自挑选出来的俘虏,很快便畏畏缩缩站在他面前。
    “你等今已随我攻陇西,若为汪家所获,必死。可明白?”
    事实上,已不用李瑕再多说什么。
    当他问出是否有小道趋巩昌,很快便有俘虏站出来,抬手向后方一指。
    “大……大帅,沿燕子河而上,有……有条山道……”
    这俘虏说了很久。
    李瑕一直在看着他的眼神,最后道:“好,你为我带路。”
    “大帅信我?”
    “我没记错的话,你是在大崖上受降的?”
    “是,是。”
    “没有随汪左臣乱冲,你很聪明。今日你又做了对的选择,叫什么名字?”
    “马……马德喜。”
    ~~
    天水既已有防备,李瑕其实有两个选择。
    一是等待后面的五千精锐抵达,强攻。
    二是奇袭巩昌。
    李瑕不愿强攻天水,并非怕打不下来,而是不愿给关中反应的时间,算是更长远的考虑。
    这一战,既已定下兵贵神速的战略,便不能反复。
    最近的反例就是蒙哥。
    脑子一热,天水就有可能成为李瑕的“钓鱼城”。
    引以为戒。
    李瑕没有犹豫,立即决定走洛门道。
    马匹能拉上山,但他留下了大部分的辎重,只带六日口粮。
    因为计算到敌军消息到巩昌大概需要五日,巩昌防备需要两三日。
    返程的口粮,不必带,只多带了霹雳炮。
    从祁山走洛门道至洛门,一百三十余里山路。从洛门到巩昌,一百里官道。
    出发前,李瑕问了士卒们一句。
    “邓艾偷渡阴平道,山高谷深,至为艰险,二十余日行七百余里险道。我等,四日行进一百三十里,能否做到?!”
    “比邓艾更快!比邓艾更快!”
    蜀中精锐牵马而行,一路噼开荆棘,脚步不停,穿过洛门道只花了三日。
    休整一夜,偷袭洛门据点,之后,急驰巩昌。
    第五日夜里,他们已至巩昌城下。
    ~~
    “敌袭!”
    “敌袭……”
    鸣镝声响起,之后便是爆炸声。
    汪惟正登上巩昌城正中央的威远楼,侧耳听去,心想城头的守军已抛下震天雷了。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