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58章 崇平帝:内阁拟旨,加封卫国公贾珩  红楼之挽天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nbsp; 贾珩立定身形,转过身来,朝着御案后的中年帝王躬身一礼,说道:「圣上。」
    崇平帝招呼道:「子钰,随朕走走。」
    贾珩应了一声,然后随着崇平帝,在戴权等一众内监的簇拥下,出了大含元殿,沿着朱梁黛瓦的宫道向着御花园而去。
    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宫道向后花园快步而去。
    崇平帝刚毅面容上现出担忧,问道:「子钰,山东卫所皆反,此类事会在地方上还会有发生?」
    贾珩沉吟片刻,说道:「圣上,山东卫所齐反,只是个别之事,彼等在白莲教的蛊惑下,与朝廷为敌,实在可恨。」
    崇平帝又问道:「地方卫所不会再有类似乱子了吧。」
    贾珩道:「如今武侯齐赴地方整饬卫所兵务丶屯政,微臣以为类似乱子,应该不会再有,纵有波折,也是小波折。」
    崇平帝微微颔首,道:「卫所兵丁如同腐蠹之虫,不刮骨疗毒,我大汉难以浴火重生。」
    其实,开源节流四字,就是整顿吏治,开辟财源,如今的整顿卫所的腐败,本身也是整顿吏治的一部分。
    贾珩道:「圣上所言甚是,卫所兵丁裁汰,精兵简政,而待天下新政推行之后,我大汉中兴即可在望。」
    崇平帝点了点头,说道:「朕所虑者,不止新政,还有辽东的女真,御医说朕身子亏损厉害,也不知有生之年能否见到辽东平复,大汉四境靖绥,百姓安居乐业,也只能靠子钰你将来辅佐后嗣之君,开创万世太平了。」
    说着,就看了一眼那蟒服少年脸上的神色变化。
    封太师也更多是试探,超擢至太师,封无可封,是否谦逊恭谨,一如往常?
    这位帝王原就是善弄权谋的高手,如今的贾珩也成长到需要提防丶戒备的地步。
    可以说不管是昨日的暗中敲打,还是今日的擢升加官,都是帝王观人的手段。
    贾珩温声说道:「以臣观之,圣上好好调养身子,百岁之寿尚余,女真如今已是强弩之末,假以时日,女真必定平灭。」
    总觉得这位天子的心思有些古怪,方才又是给自己透露龙体之事,又是说什麽时日无多,又是说将来辅佐国政,这……
    真是已经到这种地步了吗?
    但凡他脸上流露出一些喜色,只怕就成为种祸之因。
    崇平帝叹了一口气,说道:「但愿如此,先前魏王说喜兵事,朕思及其在军机处履任,也需通晓兵事,子钰觉得他能否到京营历练,是否合适?」
    魏楚两藩,现在党羽未丰,是需要扶持一把了,否则从京营的谢再义,再到锦衣府,几乎都是子钰一手带起来。
    子钰虽然对他忠心耿耿,但朝局却已渐渐失衡,不能一家独大。
    其实,这就是一种心态的转变,从当初贾珩制衡齐党,再到现在贾珩势大,齐党与浙党皆遭重挫,崇平帝要扶持新的政治势力来制衡贾珩,以维持朝局平衡。
    尤其是贾珩的身份,天子女婿,本身在过往的王朝中,也有一定谋朝篡位的风险。
    可以想见,一旦平定辽东,那郡王兼太师,然后荣养不再担任实职,就是贾珩的宿命。
    贾珩道:「京营如今正在募训新兵,魏王如有兴趣,可至京营挂职监军,观摩演训事宜。」
    自古以来,为何一些权臣会被帝王PUA,因为帝王会搞切香肠,不是一下子拿走伱的权柄,逼上绝路,而是一步步试探你的反应。
    比如如果崇平帝提出对京营人事进行调整,那他也没有什麽法子,反而连一点儿怨望都不能有。
    总不能现在就反他娘的吧?
    可以想见,这样的试探人性会没完没了,直到辽东爆发战事。
    所以潇潇让他能出去还是多出去。
    崇平帝沉吟片刻,又问道:「子钰以为魏楚两藩,何人可入驻东宫,此地并无他人,子钰可畅所欲言。」
    昨晚,子钰在他问及此话题之时,频频偷看梓潼的脸色,显然颇为忌惮。
    嗯,这位天子当然不会知道贾珩那是……思念甜妞儿的媚肉之香。
    贾珩心头一凛,面色微顿,说道:「圣上春秋鼎盛,如是虑及东宫,未免有些太早。」
    「储君乃国之根本,如久悬未定,人心浮动,未必不会有齐王之事再次发生,是故,该早定也得早定,况且以后新政能否延续,杜绝人亡政息,新君之品行丶才干也非寻常可比,不得不及早考察丶培养。」崇平帝面色沉静,徐徐说道。
    也算是对贾珩的一次坦诚相对。
    贾珩斟酌着言辞,整容敛色问道:「圣上属意何人,微臣奉何人为东宫。」
    崇平帝闻言,面色先是怔了怔,笑了笑,并没有说话。
    显然,这位帝王对这番回答也满意。
    这个话题,本来就是一个陷阱,说支持谁都不合适。
    贾珩此刻扶着崇平帝前往后花园,此刻正值盛夏时节,鸟语花香,蝴蝶翩跹,花团锦簇。
    两人说着话,来到一座飞檐钩角的八角凉亭,横木红漆在夏日日光照耀下,光泽熠熠。
    崇平帝瘦松眉挑了挑,清眸目光咄咄,问道:「子钰觉得新政推行之后,可为我大汉延续多少国祚?」
    贾珩沉吟片刻,道:「历朝历代,朝廷败亡皆因国困民穷,如果国库殷实,纵是如弱宋,甲兵疲敝,因为藏富于民,尚存国祚一二百年,而我朝尚武之风,堪比强汉,只要后嗣之君不穷奢极欲,奢靡无度,我大汉至少可维持国祚二百年。」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