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既然当了守坟人,肯定得了解守坟人的职责权属,然后才好安排工作。
    逛了一圈后,贾六便来到他的总管衙门。
    说是总管衙门,看起来连个知县衙门都不如,仅有大门、大堂、二堂十数间瓦房,其余均为草房。
    观这衙门工程质量,也就是比贾六在四川搞的竹建提督府好一些。
    上一任总管大臣据说是康熙朝名臣明珠的重孙子,在景陵熬了六年,如今调迁到热河当副都统去了。
    茅厕也是草房,这边供人方便,隔壁就是圈的几匹马,外带守陵官兵养的猪羊。
    那味道,比贾六个把月没洗的内裤都冲。
    因天变暖了,那草房土坯上到处都是蜂洞,蜜蜂嗡嗡嗡的,别提多热闹了。
    茅厕味道没风还好,有风一吹,那飘得总管大人的办公大堂都是一屋子味。
    这可把贾六气坏了,不由大骂明珠的重孙子在任六年,都不知道把衙门修一修,不求你把这衙门弄得跟宾馆一样,你他妈的好歹把茅厕通一通,清一清啊。
    这天马上就热了,看光景他贾总管往后白天得跟苍蝇打交道,晚上跟蚊子一块睡,这谁受得了?
    “少爷,要不让人修一修吧。”
    说话的是贾六打家里带来的两个孩子中较大的那个,15岁,叫刘新平。
    弟弟叫刘新宁,13岁。
    家里犯了事。
    兄弟二人的爷爷是个老秀才,不知道是一心为国还是吃饱了撑的,竟然给衙门提建议,要抓紧清理户口,对外出的人限制归期,并清查当地船户。
    这些,在贾六看来都是缉拿盗匪,打击不法的好办法。
    不过大清律:“生员不许一言建白,违者黜革,以违制论”。
    什么意思呢,就是秀才不允许议论朝政,包括地方政策,反正朝廷的政策好与不好秀才都没有资格议论,更别说建言了。
    秀才还是有功名的都不让说,老百姓更是想都别想。
    敢说,就是妄议国政,违制。
    于是当地官府决定按大清律给刘老秀才一百棍的责罚,交家里永远禁锢。
    一百棍对六七十岁的老头而言,就算衙役再手下留情,也基本上算是交待半条老命了。
    可事情不知怎么传到乾隆耳中,老头子来气了,日理万机之中特意颁谕旨说老秀才妄论国家定制,居心实为悖逆,命将老头处斩,子孙发往京中交八旗为奴。
    这么着,一心为了大清的爷爷叫砍了头,儿孙们统统成了旗下奴。
    这事呢,倒不是文字狱,可比文字狱还恶劣。
    因为,这是言禁。
    总之,这大清朝,汉人除了举人可以给衙门提点意见,其他人开口就犯法,抓你没商量。
    贾六觉得自己很幸运,他穿的是旗人,不是汉人。
    要不然,够呛。
    不过刘家也算幸运,毕竟子孙是给贾六这个额驸家当奴才,换别的人家有什么结局也不好说。
    虽说官不修衙,客不修店是正理,但贾六实是不想跟明珠重孙子一样搁这环境呆下去,于是决定修衙。
    当官嘛,新官上任总有三把火。
    他不放火,搞工程可不可以?
    一能赚个面子,改善官员居住环境;
    二来能从中捞一点,何乐而不为呢。
    回到大堂,翼长德尔旺同下面的防御、骁骑校还有衙门的笔贴式、拜唐阿都侯着了。
    看到总管大人视察归来,众人连忙行礼。
    “都起来了吧。”
    贾六扫了人群一眼,发现都是空手人,心中肯定有点不快活。
    他这人是不收礼,但不代表这帮部下就能不送啊。
    心里不快活自是话少,黑着脸入堂开印,按制度在前任留下的各式公文上盖印。
    “叭叭”一通盖印后,往后这景陵总管衙门上上下下便都是他贾佳世凯说了算。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