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宗室子弟出征,不是贾六这个新任大将军王搞变法创新,而是恢复祖制。
    我大清开国之初,凡用兵必为宗室领军。
    也就是军队出征都是由爱新觉罗子弟担任主帅,太祖皇帝在白山黑水创业之时凡出征皆子侄为主帅,如代善、莽古尔泰、阿敏、皇太极、阿巴泰等。
    入关之后也是如此。
    如多铎、豪格、阿济格、尼堪、济度、多尼等。
    康熙年间亦继承了这一制度,如圣祖亲征葛尔丹,中路主帅是圣祖自己,左路则是兄长裕亲王福全,右路是弟弟恭亲王常宁。
    平定三藩之乱的主帅也都是宗室,如安亲王岳乐,顺承郡王勒尔锦,简亲王喇布,康亲王杰书等。
    康熙晚年,还任命了十四子胤禵出任大将军王,前往西北平叛。
    到了雍正朝以后,宗室领军这一传统被打破,乾隆一朝紫光阁的功臣像更是没有一个宗室子弟。
    原因是宗室子弟长久安逸生活,又大多长于妇人之手,再也不能像祖先一样勇武善战,甚至很多人连马都不会骑,弓更是拉不开。
    如此哪里还能指望爱新觉罗子弟,如他们的祖辈一样为大清南征北战呢。
    除宗室领军为主帅这一祖制外,宗室子弟也要出征。
    太祖年间由于条件恶劣,12岁以上的宗室子弟就要随父兄征战。
    太宗以后条件稍好些,但16岁以上的宗室子弟基本上都算战场老手了。
    也正是因为这一制度才保证了爱新觉罗子弟代代出名帅、代代出良将。
    国家若遇大事,便不虞无将可派。
    如今呢?
    放眼朝堂内外,除了刚刚获封大将军王的睿亲王,还有哪个宗室子弟敢说自己能横刀立马!
    没了,真没了!
    有鉴宗室子弟人材凋零,根本无有后继,大将军王痛定思痛,为保爱新觉罗江山万万年,这才提出恢复宗室子弟出征的祖制!
    纯纯的公心,不带有一点私心。
    “国家走到今天,与我宗室子弟安于享乐,不思为国报效有极大关系,故本王决心重振先祖雄风,若要牺牲,以我觉罗为先!”
    贾六态度坚决,老富不答应宗室出征,他马上就吊崴。
    这个大将军王爱谁谁当,反正他不当!
    老富其实觉得这个提议不错,因为宗室子弟出征的话,一来可以改变他们腐朽面貌,恢复祖先的武勇;
    二来可以提高皇族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壮大此次出征声势,有利团结震慑。
    三来大量宗室子弟随军出征,也可以有效防止鬼子六这小子半道学那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
    毕竟,宗室子弟可没有阿思哈和奎尼这种数典忘祖的败类,且大部分宗室是站在他富中堂一边的。
    四来真的可以借此机会锻炼宗室子弟,为大清培养人材。
    不说十个出一个,就是一百个出一个,于大清、于宗室,那都是天大的喜事啊。
    不过没有当场答应,而是回去和心腹连襟尹勒图、富明安、钟音、钮伦保、庆桂、袁守侗等人商议了下。
    最终众人得出一致结论:“阔以,阔以!”
    在正式以皇帝名义拟旨颁诏前,老富还是将此事通报了安亲王色大爷,色大爷听后觉得这个提议是不错,有助于恢复爱新觉罗子孙的血性和武勇,毕竟宗室子弟再这样荒废下去,将来这个国家谁还能来保卫。
    但还是稍作调整了下。
    就是多罗贝勒以下,奉恩将军以下宗室各家,不管是红带子还是黄带子,年满16岁,40岁以下的,家有二十子者出五子,家有十子者出三子,家有五子者出二子,家有两子者出一子。
    独子不出。
    宗室普遍能生,家有二十子者多不胜数,甚至还有三十子的。
    色大爷他老太爷岳乐就二十个儿子,二十三个女儿。
    根据宗人府的档桉,真的全部动员的话,在京宗室子弟大约有近两万人出征。
    这个数目极为庞大。
    没办法,爱新觉罗实在太能生,比前明朱家还能生。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