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85章 稳妥  终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堂上,赵良弼与吴泽还在争论。
    李瑕坐在上首听着,推敲着忽必烈的想法。
    他闭上眼,仿佛置身于开平城中,看到了各方使节,有黑发、栗发、金发,来自天下各处,准备为忽必烈这位新的蒙古大汗朝贺。
    阿里不哥已经死了,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地上已只有一个大汗。
    这一片盛况之中,忽必烈摊开手中的情报,看到了昔里吉称汗,看到了海都、兀鲁忽乃、李瑕结成了联盟,甚至还有金帐汗国的别儿哥参与其中。
    当务之急是什么?
    是稳固汗位。
    把庆祝胜利的大典进行下去、完成、宣告大蒙古国新汗的诞生。
    忽必烈真的需要李瑕交出六盘山那位“蒙古大汗”,或通过外交,或通过战争。
    想着这些,李瑕对赵良弼的说辞已不感兴趣,目光又落回桌面上。
    纸上写着三个字——秦、唐、中。
    国号怎么定,已思考了许多日,这三个字对李瑕而言也有了更多的含义,代表了他不同的想法,或稳扎稳打,或借势而为,或冒险拼搏。
    一样的道理,今日怎么回应蒙元使节,也代表着往后的策略是稳妥还是激进。
    “……”
    “大元若与赵宋联合来攻,你们必抵挡不住。盼你们能看清局势,以免治下百姓受战祸之苦。”
    赵良弼说到这里,李瑕终于回应,问道:“你可知我为何称帝?”
    “秦王之心,天下皆知,岂还用问为何?”
    “那我为何在此时称帝?”
    赵良弼笑而不应,但李瑕一开口,他还是显得恭敬了些,不敢再以“你”相称。
    李瑕道:“我欲北逐蒙虏,救万民于水火,复汉家之威仪。然宋廷懦弱、屈膝于蒙虏,故而我须称帝、以带领天下志士站着抗争。又怎么可能与你们议和?”
    赵良弼脸上的笑容不褪,像是对李瑕很恭谨,又像是带着一些讥讽。
    冠冕堂皇的话他听得多了,李瑕说得再大义凛然他都不信。称帝必定是因为个人野心,方才李瑕自己都承认了。
    说什么宋廷议和了才叛宋称帝,无非是找个理由而已。
    “大元皇帝陛下继承天命,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之定制,乃中原正统之君。望秦王莫以‘蒙虏’呼之。”赵良弼道:“至于议和与否,还望秦王三思。”
    “不必三思了,之所以见你,因正需你带我的国书回去给忽必烈。”李瑕道:“且在长安再待些时日,待我登基大典之后,自会礼送你离开。”
    赵良弼本就没指望李瑕能马上答应,行了一礼,道:“多谢秦王款待……”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yeguoyuedu 安装最新版。】
    ~~
    长安城没有国宾馆,还是知府江春临时安排了驿馆招待蒙元使节。
    此时江春引着赵良弼离开秦王府便往驿馆而行,偶然还听到了赵良弼与副使耶律乃乃用蒙语低声交谈了两句。
    江春蒙语虽不太好,但还是按李瑕的要求学过一些,倒也能听个差不多懂。
    “他拒绝了,那就请大汗派兵打过来好了。”
    “他会答应的,故意装作不愿答应,谈条件……”
    江春澹澹一瞥,见赵良弼神色笃定,不由又想到秦九韶的分析,遂觉得秦王还真有可能谈谈条件答应下来。
    比如岁币不给了,只需要交出六盘山的蒙古汗廷。
    拿蒙古人去与蒙古人交易,就能在称帝后不用面对蒙元的攻势,专心应付宋廷……怎么看都是合算的。
    ……
    把使团安置在了驿馆,江春思来想去,却是不回长安府衙办桉,而是转身又去勘磨院。
    他想寻秦九韶再分析分析秦王的心思,好决定以何种态度对待赵良弼一行人。
    走进勘磨院公房,只见秦九韶正躺在藤椅上小憩。
    江春官位虽高,却很客气,站在一旁等了好一会,不敢吵醒他。
    终于,秦九韶眼皮一抬,起身道:“江知府来了。”
    “打搅秦公了,方才安顿了蒙元使节,路过勘磨院……”
    “想问王上对其态度。”秦九韶语气澹澹的,显得十分傲慢“想问就问,何必绕弯。”
    他也知道自己这性子在官场上吃亏了,但实在没办法给江春这种庸材好脸色。
    不等江春说,秦九韶甚至都猜到了蒙元给的条件,让江春惊为天人。
    “不必大呼小叫,此事不难猜,当年西夏便是如此立国。”
    “那……秦公以为,王上也会如西夏一般立国?”
    “与其猜这些闲事,不若猜国号会是什么……”
    两人才谈到这里,外面忽响起急促的大喊声。
    “江知府!出事了!”
    “又怎么了?”
    “军情司、舆情司包围了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