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20章 战略调整  终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延安府。
    延安唐时称“延州总管府”,宋元右四年,升延州为延安府。当时宋与西夏战事频繁,此地便是主战场之一。
    当时李元昊称帝,率兵进犯宋境,于三川口击败宋军兵临延州城下。
    宋仁宗遂命韩琦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范仲淹以天章阁待制之职出知永兴军、兼知延州。
    范仲淹戍边西北,又拔擢了狄青、种世衡、郭逵、张亢等等名将。
    总之,延安曾是宋与西夏的战场,涌现了一个时代的风云跌宕,名相良将辈出。
    但从另一个方面说,大宋所谓的“西北边境”,似乎有些丢脸。
    比太原都靠南,西距玉门关还有五千里。
    换成任何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延安都处在疆域中心。
    名垂千古的将相,韩琦、范仲淹、狄青,多年守边,离河套都遥不可及。
    是他们做的不够吗?
    换作卫青、霍去病来,可能做到更多?
    张珏是否比得了过往这些将相?
    ……
    秦直道上,李瑕策马而行,脑中考虑着这些问题。
    远远的,延州城在望。
    张珏没有出城迎接,直到李瑕进城时,他才匆匆从戍楼跑下来,浑身泛着一股酸臭味,显然是有几个月没洗澡了,脸上的血污也没擦干净。
    倒是一咧嘴,牙齿还算白。
    他守延安府一年多了,开战时根本没想到这一战会打这么久。
    当着士卒们的面,张珏很给李瑕面子。不过等见了礼,二人走上望台,言行就自在了许多。
    “你这是受伤了?”张珏看向李瑕,完全是朋友之间说话的语气。
    “养了二十余日,快好了。”
    “脸上血色都没了,伤成这样了还跑延安来,不放心我不成?”
    “形势变了,得及时作调整。”李瑕道:“我岂能不与你商议?”
    “召我到长安,或让我写封长信过去便是,何必跑一趟。”
    “当面说才好。你还在与杨大渊对峙,不宜轻动,干脆我来一趟,花不了几日。”
    “你好歹是一方诸侯,连威严都不讲了。”张珏笑骂道。
    李瑕道:“讲什么威严,这次能守住关中靠的是你们这几位名将。我得来为你们把杂事处理妥了。”
    他说的是吴潜、李曾伯、廉希宪、张珏,四人或可称得上他的四根定海针了。
    除了廉希宪,另外三人都是宋臣,本就一直在为大宋朝抵挡蒙军。
    李瑕能做的,也就是让他们在做事时能比以前更顺手。
    张珏道:“你莫说这些好听的,名将我也许当得,但这次却没立甚大功。”
    他笑了笑,之后又玩笑道:“不过,说来还是你抢了我守韩城的功劳?”
    事实上,最早就是张珏留意到黄河冬日要结冰,勘察地形、训练士卒这些前期的准备都是他做的。
    只不过由李瑕来守韩城,更能吸引蒙军兵力罢了。
    此时说起这事,张珏倒不是故意邀功,而是两人相熟说话不用过脑子,想到什么就说,也不顾忌。
    李瑕也笑,道:“巴不得功劳全归你,我坐在汉中城等着听你的捷报才好。”
    “坐镇汉中有甚意思?得坐到哈拉和林城那得是多大的疆土。”
    “疆土再大,哈拉和林也不适合定都。”
    “我吹几句牛皮还不行吗,较什么真?”
    张珏爽朗大笑,随手一拳推在李瑕盔甲上,动作有些像少年人的打闹。
    他没觉得是平陵郡王来巡视边地了,只觉难得有好友来看望自己,心里非常高兴。
    一个四川人跑到这荒凉边境戍守,每天一抬头只看得到黄土地,枯燥乏味到让人想疯,当然想念家乡亲友……
    ~~
    “好不容易有条黄河能借水势破敌,功劳还被你抢了。黄土塬不像黄河啊,你看,站在高处一眼看去,光秃秃的,地势一目了然。我和杨大渊在这样的地势下,谁也别想偷袭对方……说到这个,郝天益还想偷袭我,却不知我早已得了你的情报,自是轻易将他围了。”
    “没借机给杨大渊一次重挫?”
    “哈?当杨大渊和那些蒙古将领、北地世侯一样吗?他可是我大宋川蜀将领出身。”
    李瑕明白张珏的意思。
    如果说史天泽打仗稳妥,那也是在蒙军中属于稳妥的,其战略本质还是进攻。
    宋将出身的杨大渊,战略的本质则是防守,哪怕要进攻了,也是用防守来代替进攻。
    具像一点来说,史天泽打仗是骑马前进,杨大渊打仗是推着堡垒前进。
    这一战之中,宋军用了很多计略,伏击蒙军、反埋伏蒙军,当然,不可能每一次都能重挫蒙军。
    有大胜,有小胜,也有败绩,这是常情。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