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章 逐出家门(附:集团所有分支机构图)  四合院之饮食男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嚯??这是谁啊?”

    有人从机关大楼里出来,正巧见着车队从大楼左侧通道路过,不由得惊讶感叹。

    同行人扫了一眼,讲到:“有机关管理处的车......也有工业厅的车......”

    “哦,原来是工业胡主任的车。”

    直到胡可的汽车通过,那人才确定这一行到底是谁。只是嘴里又疑惑地讲道:“不能够啊,胡主任哪里用得着这般排场......”

    他正在惊讶着,倏地见到胡可主任的汽车通过后,后面还跟着一台伏尔加M24拐了进来,他见那车牌不由得眼睛一睁。

    “京城来的?”第一个发现车队的那人惊讶道:“看样子来头还真是不小。”

    “伏尔加M24啊,哪个部里下来的?”

    他这么问着,可眼睛却盯着车队,直到最后一台小型客车过去,这才看向同伴。

    同行之人早就皱起了眉头,目光仔细盯着最后通过的那台小型客车闪过大楼消失不见,这才淡淡地讲道:“不是从京城来的。”

    “不是从京城来的?”同伴见他如此表情,不由得讶然问道:“那台伏尔加挂着的不就是京城的牌照?”

    “是京城的牌照,可不一定是从京城开来的。”这人撇了撇嘴角提醒道:“你没仔细看最后一台车吗?那是从钢城来的。”

    “钢城的牌照吗?”同伴挑了挑眉毛,思索着问道:“这是哪个单位的?”

    “还用猜?红星钢铁集团呗。”

    这机关里能人无数,通过车牌和汽车的型号判断车里坐着的人的身份也算一种能耐。

    他给同伴解释道:“最后那台小型客车是红星厂去年批量生产的宏运9座型号。”

    这位当真好眼力,心思也属实不简单,不仅能记住车牌子,还能了解车的信号。

    说真的,红星钢铁集团钢城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羚羊汽车和摩托车销量非常好,但宏运7座和9座的订单量就没有那么高了。

    尤其是宏运9座,这种车型的应用场景有一定的限制,多用作特勤和通勤补充。

    宏运9座救护车车型销量还可以,这也是该车型在市场应用上的一个特殊情况。

    做市场的人都知道,一个地方一个情况,一个环境一个特色。北方和南方喜欢的车型和样式就不同,审美也有差异。

    后世对汽车应用和选择有一个较为刻板的印象:蒙内的大哥喜欢开霸道,东北的大哥喜欢570,姑苏婚车喜欢用宝马而非奔驰等等,这种情况是群体市场的选择。

    宏运9座在国内市场反馈一般,那能说这台车不好吗?

    非也,9座客车反馈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时代客观条件约束太多。

    并不是很意外的,宏运9座出口量正逐年增高,甚至可以说逐月增高。

    为什么?

    港城,红星钢铁集团产品做出口贸易的中转站,这台车的市场反馈相当的不错。

    李学武看市场调研报告都觉得有些荒谬,陈浩南的移动办公室这一说法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没错,皮实耐造,能拉客也能拉货,让这台车成为了社团通勤的首选。

    明明设计的载客量是9人,但能从这台车上下来多少人还得看事情大小,兄弟多少。

    内地采购这台车的基本上是用作机关通勤使用,尤其是级别较高的机关。

    为什么?

    因为一般的机关用不起,有台212或者羚羊就很牛哔了,哪里敢想小客车。

    而高一点的机关基本上会选择宏运7座车型,更灵巧,尺寸更方便。

    唯独随车队一起出行,够不上鸿途那种级别,又需要一定舒适性才会选择这台车。

    设计是9张座椅,一般只坐7个人,后面一排座椅会用来装设备和物资。

    这一次随李学武一起来奉城的只有一台伏尔加和这台宏运9座。

    伏尔加挂着京城的牌照,宏运9座挂着钢城的牌照,不怪能让人猜出他的身份。

    “据我所知,在辽东乘用这种高级进口轿车,还挂着京牌,带着钢城的客车………………”

    那人回头看向同伴讲道:“只有红星钢铁集团在辽东的主要负责人,也是红星钢铁集团的秘书长李学武了。”

    他点点头,语气愈加肯定地讲道:“一定是他了,他现在就在辽东工作,听说胡主任几次邀请他来奉城做客,看样子这是来了。”

    “红星钢铁集团?收购奉城一机厂的那个?”同伴思索着问道:“他们在辽东还有什么产业?”

    “嗷呦,那可多了??”

    同行人笑着讲道:“要不是我负责对接工业口,一般人还真就被你给问住。”

    他给同伴解释道:“这红星钢铁集团从成立到发展的时间很短,就这两三年的事儿。”

    “不过红星钢铁集团的底子很厚,可以说非常厚,集团原工业主体红星轧钢厂就是京城工业顶梁柱的存在。”

    “还是65年,66年组织人事变革,给红星厂创造出了发展的机遇,这才从京城工业成长为部管集团企业,顶牛的存在了。”

    “是最近两年才来辽东的吗?”同伴惊讶地问道:“那他们发展的可够快的啊!”

    “不,红星轧钢厂的分厂,也就是红星钢城炼钢厂原本就在钢城。”同行人解释道:“不过红星钢铁集团在辽东现有的工业规模都是依靠钢城炼钢厂才发展起来的。”

    他掰着手指给同伴解释道:“红星钢铁集团最开始收购了建设快十年还没建成的营城造船厂,成立了红星营城船舶制造厂。”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