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81章新民新居新设计  诡三国斐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么其他的树?』

    小吏点头,又问道:『从事,听闻长安还有一种叫做什么花的,可以用来织布,比葛麻穿起来更舒服,比丝绸便宜……我们这里能不能种一些?』

    诸葛亮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我也有考虑,但是这个事情不是我说了算的……』

    小吏哦了一声,『没错,这事当然是要报骠骑大将军定夺。』

    『不,你错了……』诸葛亮微笑着,『这事情主公还真不会管……这事情要枣司农定的,他要说可以才可以……』

    『什么?』小吏有些不敢置信,『难不成……这枣司农……』

    『农耕畜牧之事,皆归司农……』诸葛亮笑着,似乎回想起了一些什么来,『专业之人,做专业之事……』

    斐潜带给诸葛亮最大的影响,便是思路的改变。

    诸葛亮在历史上是真可怜,但是也真可恨。

    毕竟这句话是周先生说的……

    诸葛亮的专权,是被迫的,但也一方面造成了『川蜀无人』,另外一方面造成了『五丈原星落』,如果不是如此,当年在曹魏之中,还是有不少人心怀汉室的,阿斗同学未必没有翻盘的机会。

    但是当下诸葛亮就轻松多了,不仅是有徐庶的支持,同时也不必操心军事上面的问题,诸葛只需要将他自己的这一摊子事情做好就行,所以越发的体会到了『分工协作』的妙用。

    在政务上是如此,百姓生活也是需要『分工协作』的,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这虽然看起来有些后世的观念,但是实际上汉初的刘邦,难道不是这么做的么?

    『这里顺着江水,要兴建一些水利器械,空地要留下来,不可轻易占用……』诸葛亮继续指点着,让小吏做好标记。

    为了满足新建乡县的所需要的建筑材料,诸葛亮打算在江阳临近江水的下游地区,建立一个建材综合市场。除了一般的砖瓦场之外,还需要有切割木材的木材加工厂,制造石灰和土水泥的窑洞等。

    川蜀之中,林木资源很是丰富,并且沿着江边,一方面用水不愁,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上水运。

    『此外,那些废弃村寨之中的木材和砖石,也可以回收利用……』诸葛亮继续说道,『完全腐朽的,可以用来烧火,尚可以用的,也可以用在一些边角之处……』

    『撤寨立乡』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了大量的,零散的废弃山寨居民点。这些居民点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砖木结构,也都可以拆除之后回收一部分的建筑材料。

    回收这些石料和木材,配合从成都和江州运来的建材,就基本上可以满足第一个『标准村乡』的建设需求了。

    没错,『标准村乡』。

    要让这些心中多少还有一些顾虑的巴人氐人賨人心甘情愿,做好『标准村乡』的建设是很关键的。先期的宣传已经展开了,诸葛亮让人给这些离开山寨前来新乡定居的人承诺,要让他们住上比原来山寨要更好的房子。

    鼓动这些南蛮之人,到新乡生活的宣传并没有花很大的力气。比之于长安三辅,或是成都左近一带,在川蜀之中类似于巴东南中这些地方,严格讲起来并没有什么『中产阶级』,只有高高在上的大户乡绅和比奴隶稍微好一些的贫苦百姓。

    尤其是在山寨里面的山民,有的甚至连身家性命都是头人的,比奴隶也就强得很是有限。所以对他们来说,真没什么故土难离之类的概念。

    毕竟土地是老爷的,连他们居住的房屋也是老爷的,他们只有使用权,或者叫做临时居住权。就那样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也随时都会被人赶走。

    现在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干活吧,只要干活就会有新房子住。这房子比你们之前住的,甚至比那些贵人老爷们住的都还要好……』

    仅仅这一点,就已经是足够打动他们了。

    他们更多的是怀疑是不是骗人的。

    毕竟之前的汉吏,欺负他们不识字,不懂这些,没少干戏耍他们的事情。

    虽然说他们很多人有难以置信的感觉,但是对他们来说,也没什么可失去的了,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江州作为川蜀第二核心,又要在将来承担起南北通道,兵卒训练,兵力驻扎等重要的责任,所以治安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甚至因为骠骑麾下的兵卒因为大多数都学习了一些基础的文化知识,虽说比不上那些学子,但是粗浅的记录和计算,他们还是可以胜任的,所以在建设『新乡』的初期,也不用太过于担忧民众的这些基础吏员的不足。

    在没有战事的时候,这些兵卒对于基础的民事管理和文书协调工作,还是可以无缝兼任的。

    现在是夏天,气温较高,也就不用烦忧在修建新乡过程当中的野外保暖问题,只需要搭建一些简易的草棚就可以了,那些从南中修建道路当中退回来的劳役,正在江阳左近的这里努力工作。

    徐晃手下的兵卒在工地上巡视着。这些兵卒有很多是在长安三辅待过一年以上了,也曾经参加过一些难民营的修建和治理工作,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在汉阳南郊监督建立新乡,也不能算是困难。

    于是,在诸葛亮查勘了地形之后,在汉阳南郊的这一片硕大的区域,就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各项工作就有条不紊的陆续展开了。

    往来运输的车辆和队列川流不息,代表不同材料,亦或是人员的旗帜在风中招展,高台之上的兵卒一方面观察着地面的情况,另外一方面也是通过旗语将诸葛亮的指令传递出去。

    这是军中的方法,就像是调兵布阵一样。

    这是诸葛亮带给新乡建设的新变化。

    以往若是运输某项物资的车队来了,是需要派人急急跑过整个工地,穿过一大堆不知道安全还是危险的区域,然后在茫茫人群当中找到某个物资的负责人,然后小头目要去问大头目,大头目要去问总管,中间有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那么运输车队就整列都等着罢!

    于是就会发现在工地里面,某项建筑材料没有了,不得不停工等待,然后运送这个短缺的建筑材料的车队又被卡在了进场处,也送不进来的问题……

    而现在,各个车队有各个车队的旗号,各个工场内部也有各自不同的旗号。木材、砖石、沙土等物资也有各自不同的颜色的旗帜代替,只要在高台上一眼望去,那么什么地方缺什么物资,外面又是来了什么物资,都是一目了然。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