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那既然已经超过了阿什莉·纳尔逊,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冒险呢?
稳住节奏,她已经完成了她这一棒的使命。
甚至已经是超额完成。
剩下的反倒是要稳定。
要稳住。
成功把这一棒交接出去。
让韦勇丽可以更舒服的起跑。
才是关键。
李韬看着,忍不住赞叹,这么做的确是明智之举。
现在竟然已经到了第三的位置。
就反而要趋于稳定优先。
不然一个失误。
前面的努力都白费了。
这也是为什么接力比赛并不是你纸面实力强,你就一定能赢。
因为相对于个人赛来说。
团队赛的默契和衔接。
环节越多。
次数越多。
就越容易出现变故。
这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连环计,你的环数越多,变量越大。
越不可控。
因此历史上真实的连环技能成功的次数少之又少。
所以成功的才会成为经典嘛。
不然随随便便就成功了。
那还有大肆宣传以及渲染的必要吗?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此时她的右手开始向后预摆。
手臂与躯干的夹角从0度,自然下垂,逐渐增至30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个角度变化过程用了3步完成。
让韦勇丽有充足时间预判接棒位置。
这里说孔令薇会采取比较保守的策略,并不是说她和韦勇丽交接的默契度就很低。
事实上也练了很长时间。
这一套阵容在选拔赛之后就确定下了。
再加上平常也有训练。
并不是说就不默契。
只是说在实战里面的运用太少了。
因为国内关于接力的大型比赛次数不多。
加上现在的世界接力大赛又没有开始。
所以说没有实际的检验,平常练的再多,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没底。
再加上袁奇奇和孔令薇都是纯新人。
尤其是后者。
前者起码还跑了百米的预赛和半决赛。
后者上来就是这样的重要决赛。
想要稳妥一点。
无可厚非。
那些躲在电脑后面敲键盘的人肯定不能理解。因为这些人只是在做一个设想的理想环境,但如果万一没做到,不用多想……
喷的最狠的。
也是这一批人。
所以没有希望就算了。
这里好不容易跑到了第三的位置。
你别管最后能不能拿牌。
反正现在。
还能看到机会。
那有机会就会上心,就会有得失心态。
袁郭强和这些网络上的键盘侠认为不同。
作为主教练,认为现在这么处理——
非但没有不好。
甚至觉得这么处理,相当的不错。
因为在这种时候,相对于这些年轻的运动员会更加的谨慎和保守。
其实袁郭强更害怕。
这些人太过于激进。
太激进的话,反而会有反效果。
与其这样,不如稳妥处理。
先保留住,现有的优势会比较好。
反正……
现在有了这个优势,已经是之前没有想过的了。
传棒前的最后一步。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