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03章 制度本位  大时代之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周绍宁沉默许久。
    
    他因为周不器说的这一套,其实有些“越界”。
    
    现代社会的商业规则,其实都是从国外引进过来的,期货制、订单制、违约金制、分销制、直销制等等,还有品牌、财务、市场、采购、设计、营销、售后的公司体系。
    
    简而言之,就是制度化的商业。
    
    国内几千年传统,也有自身的商业模式,不过国内的商业模式都是“人治”的,直到改革开放之前,国内一直都是老旧的那一套,缺少制度性的管理。
    
    就比如人和人谈生意。
    
    有没有白纸黑字的合同,根本不重要,很多时候都是口头承诺,依靠的就是对“人”的信誉的认可。
    
    现代化的商业模式,则是以最大的恶来考虑人性,把所有的合作伙伴都当成十恶不赦的混蛋,然后用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来约定彼此的合作关系,通过“制度”来确保彼此的利益。
    
    从比较也就能看出来,制度框架下的商业,要更加的可控有保证,更加的有持续性和稳定性。
    
    靠着信誉的“人治”,这个过程中当然不乏一些卓越的信誉无价的大老板,所谓“一诺千金”、“一言九鼎”。可更多的时候,这种模式根本就缺乏保证。
    
    人在穷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就不是人了,是人形动物,可以卖儿鬻女。
    
    人在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会很容易的道德滑坡,朝着人形动物的方向去变异,尤其是中东的一些王子王爷,连法律都管不了他们,那就真是活成了人形牲畜。
    
    人都不是人了,谁还在乎承诺?
    
    所以“人治”模式就很有风险,如果对方穷到一定份上,就不认账了;如果对方富到一定程度,也可能就不认账了。
    
    道德对极穷和极富都没什么约束力。
    
    现代化的商业伦理,还得是“制度”下的体系。
    
    用法律框架下的“制度”,来替代道德框架下的“人治”。
    
    周绍宁是从西方留学回来的高材生。
    
    他接受的商业训练,当然也都是现代化的这一套。
    
    就比如公司里的组织结构、产品运营、商业营销和品牌建设,都是有着一整套的制度在背后。
    
    不管是谁来做,都要按照公司的制度按规章办事。
    
    传统的模式就不一样了。
    
    是“以人为本”。
    
    根本就没有什么产品营销和品牌建设。
    
    打造好个人形象就行了。
    
    一个大商人,他的社会形象好,他推出来的产品就吃香。别的不知名的小老板,要是没有什么社会名气或者顶戴花翎的背书,他的产品就很难获得市场的认可。
    
    其实就“人本位”,一切好坏,都看人。
    
    人好,产品就好;
    
    人不行,产品也好不到哪去!
    
    哪怕是同仁堂这样的老字号,传统社会里认可的也不是“同仁堂”这个招牌,而是乐家的御医身份。一旦御医光环被拿到,同仁堂也就没什么品牌力可言了。
    
    这跟现代化的品牌逻辑完全不同。
    
    现代化的商业逻辑是“制度本位”,谁在位置上都无所谓,一切好坏都看制度。
    
    制度好,产品就好;制度不行,产品就没有竞争力。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