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6章 招人啦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r/>
    半个时辰后,外出打酱油的袁崇焕通过内阁推选,被火线提拔为开原兵备道,即日随宣武将军、开原总兵刘招孙走马上任。
    诗曰: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虫。
    次日,卢公公带着魏忠贤和司礼监几个小太监,押送十几辆马车,将十三万两银子拉到了左安门瓮城。
    刘招孙和康监军一起清点完银子,给卢受和魏忠贤各送了两千两。
    魏忠贤拒绝要钱,他说他每月例钱有三两,不缺钱花,刘招孙在开原啥都没有,他要是收了就是没良心,要天诛地灭。
    刘招孙好说歹说,最后说破了脸,赌气说不收就是看不起他这个小弟,再说有了银子才能在京师活动,才能更好帮助开原。
    康应乾也在旁边劝说,说这银子到了辽东也无用,就当是先存在魏公公这里。
    好说歹说,魏忠贤最后只收了五百两,剩下的一千五百两死活不要。
    卢受却是喜笑颜开全收了。
    当日,康应乾又给方从哲和兵部尚书黄嘉善各送三千两,和两位大人聊了聊京师趣闻,两位大人一番推辞后,都收下了。表示以后开原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让刘招孙在开原放手去干,不要在乎那些浮言,那些只会咬人的言官更别理他们……于是刘招孙头破血流换来的十三万两银子还没出京,便少了快一万两。
    这还没算户部,刑部,工部,言官各位老爷……
    当然也有好消息。
    经过刘招孙调和,两位公公不再是你死我活,而是结成了同盟。
    刘招孙拿出写好的字条,向两位公公询问他想结识的人,看看这些人否在京城。
    卢受看了字条摇摇头,解释说,南北镇抚司锦衣卫,平时只是监视百官,和普通百姓没什么交集。
    魏忠贤接过那张密密麻麻写满人名的字条,眯缝眼睛看了一会儿,忽然道:
    “贤弟,这个宋应星,咱家听番子说过,是个落第举人,会试后没来得及走,前些时日鄱阳湖闹匪患,京师至江西道路断绝,他和兄长贫困潦倒,住在西南城隍庙,想必是能找到的,”
    瓮城附近遍布皇上的密探,刘招孙不敢留两人太久,匆忙将他们送出瓮城,临走时叮嘱,请他们帮忙尽快找到此人。
    康应乾不认识宋应星,他见刘招孙如此上心,便对此人颇为好奇。
    京师这么多达官显贵不去结交,偏偏要找一个无名之辈,而且为了寻找此人,不惜动用东厂番子,万一皇帝追究下来又有一场口水仗要打,也不知这刘总兵脑袋是不是给乾清宫的大理石磕坏了。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刘招孙悠悠念了句横渠先生的名言,留下一脸茫然的康应乾,扬长而去。
    次日一大早,瓮城战兵还在跑操,北镇抚司小旗官沈炼便跑来说,在西南城隍庙找到了宋应星。
    刘招孙大喜,连忙带上金虞姬和康应乾两人,跟着沈炼赶了过去。
    赶到南城城隍庙,远远望见一个身材清癯的读书人正在进香,沈炼指着那人对刘招孙说,这便是宋应星,江西来的举人,已经三次会试落第了。
    宋应星望着城隍殿正中供奉的开国大将徐达神像,眼前升起袅袅香火,眼熏得他眼睛有些红晕。
    这时,一个衣衫褴褛的老翁一瘸一拐,走到宋应星面前,伸出个破碗,宋应星长长叹了口气,从身上摸了一会儿,终于摸出五枚铜钱,犹豫片刻,还是放进了碗里。
    他望向老翁,语气亲和道:
    “老人家,城外阉人作乱,买些吃食,回家去吧。”
    说罢,转身便出了城隍殿。
    跨过门槛,身后传来老翁飘渺声音:
    “公子心善,目下坎坷曲折,然只是过眼烟云,障眼法而已,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公子前途,不可限量也……”
    宋应星听了无言,眼圈有些红润,晨风轻轻拂过他略显斑白的双鬓,三十岁不到的脸上写尽沧桑,晨曦映照下脸色越发显得灰白。
    远远望去,宋应星像是个从城隍庙壁画上走下来的小鬼,孤苦伶仃,于风中独立。
    他举起一只手来,屈指计数着想。
    万历三十八年开始,一、二、三回,今年竟是第三回,竟没有一个考官懂得他的文章。
    即便翰林院翰林们有眼无珠,皇上也读不懂自己胸中韬略?
    也是可怜。
    他这次写的平辽之策,主张重开海运,由江浙吴淞运粮至辽海,不必走运河,策论还列举了海运较之漕运十二点优势,如减少官吏层层克扣,无需担心运河封堵,海运速也更快等…
    然而,还是没人能慧眼识珠。
    这是他和兄长第三次进京会试,三次便是三个三年,九年苦读,三次落榜。
    宋家只是寒门,为给两位举人筹集川资(路费),变卖了家里十亩上田,已是山穷水尽,剩余的八十亩,皆为下田,想卖也没人买了。
    宋应星站在晨曦微光中,望着城隍殿内走动的信众,不由想起宋家的《家典》。
    “族中子弟有器宇不凡,资禀聪慧而无力从师者,当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之膏火,培育得一两个好人作将来楷模····”
    他从小便是所谓器宇不凡者,被家族重点培养,赋予众望。
    这些年来,族中亲人不惜钱财,花费重金,资助他和兄长入私塾,读圣贤书,参与科考。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