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26章 榷场  蜀汉之庄稼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十月的关中,只不过是寒意初起,但对于雁门以北的人们来说,却已经是寒意凛然。 
    大汉平复关中后,除伪魏所设郡县,复后汉旧制,在白登山一带,重建平城。 
    迁泄归泥等鲜卑残部,并州五部匈奴中的北中南三部,及罪犯、战犯等共计七万人到此,划分草地,圈养牛羊,开山挖矿。 
    又由护鲜卑校尉王平领军驻扎山口要隘,防备胡人越过白登山南下。 
    北方草原一旦起了寒气,就意味着寒冬已经到来,白灾随时降临。 
    越来越多的胡人开始尝试越过旧日关塞,想通过山口进入南边避冬。 
    山口的夜里,地面结了一夜的冰霜,日头一起来,冰霜开始化成水汽,缓缓上升,在山谷中凝而不散,形成白雾。 
    鸣镝发出尖锐刺耳的破空声,从初冬清晨的白雾里飞出来,插到山口通道的泥土上,箭羽仍颤出残影。 
    “来人止步!” 
    挎刀持弓的汉军士卒从白雾里走出来,对着前面喊道: 
    “做什么的?” 
    来人不敢越过鸣镝,听话地站在原地不动:“将,将军,我们是来换东西的。” 
    “换东西?换什么东西?” 
    “牛羊马,换点过冬的毯子和粮食……” 
    听到对方的话,士卒丝毫没有放松警惕: 
    “现在都入冬了,别人早就换完了,你们怎么会现在才来?” 
    今年大汉在平城确实开了一个榷场,塞外的胡人部落可以赶着牲畜过来换取各类物资。 
    但由于并州战乱初定,再加上又是刚开不久,消息还没有完全传开。 
    塞外的胡人也不确定真假,不敢轻易前来——汉人还是很可怕的,特别是这一次从西边穿过大漠过来的汉人。 
    就连轲比能大人的部族,听说都被他们屠戮殆尽。 
    让不少人想起了草原上关于汉人的古老传说。 
    所以在不知道并州新主人的态度之前,很多人都是在观望,不敢轻易涉险。 
    除了附近几个走投无路,没有办法熬过今年冬天的小部落,打算过来碰碰运气。 
    至于这种时候才过来交易的,基本不会是附近的部落。 
    眼看着随时要下雪,万一回去的时候走到半路,遇到了白灾,别说能不能在冰天雪地里熬过去,能不能认得路还是个问题。 
    除非他们是不打算回草原了,在平城安家? 
    “回将军,我们是从弹汗山过来的,得到消息出发的时候,已经晚了。” 
    胡人一急,说话就有些结巴起来。 
    但凡在边境生活久了,胡人部落里都会特意养几个会说汉话的人,当然,也有一些人,本来就是为了躲避战乱逃到塞外的汉人。 
    “我们不认得路,赶了好久的路,问了好多人,这才赶到这里。” 
    弹汗山? 
    汉军士卒非并州人士,故而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 
    “既是前来交换,你们的头领是谁?” 
    胡人译者转过头,对着身后叽哩咕噜说了一番话。 
    只见又一个胡人站了出来,对着这边这边恭敬地抚胸行礼,同时嘴里还说了一句让人听不懂的话。 
    “你们两个过来。” 
    胡人首领听了译者的翻译,本是有些犹豫,但看到汉军士卒身后的哨楼,隐隐有寒光闪现。 
    再转头看看身后,终是叹了一口气,听话地走了过去。 
    确定两人没有威胁之后,又有一个汉军士卒从后面走出来。 
    “走吧,让我们检查一下你们的货物。” 
    汉军设在平城的关卡,远比曾是此处主人的泄归泥严密得多。 
    这一次过来的胡人,看起来不过是一个小部族。 
    粗略数了数,约摸两三百头牲畜,由二三十个裹着粗羊皮的胡人看着。 
    再看看胡人手里的武器,也就骨制弓箭可能有点杀伤力。 
    其他的明显都是手搓出来的粗制滥造兵器,大概也就是有个心理安慰。 
    “继续往前走,前面有个山坳,那里会有人接应。” 
    所谓的山坳,其实就是山谷里稍大一些的小平地。 
    那里驻扎着一队五十来人的汉军,算是平城的第一道警戒线。 
    在确定来人没有威胁之后,汉军让他们继续前行的同时,一边派出传骑往后方报信。 
    待这支胡人走出山口,只觉得眼前突然一亮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