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01章 第一场雪前后  蜀汉之庄稼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1101章 第一场雪前后
    建兴十五年关中的第一场雪下来之前,裴潜终于得到冯君侯的允许,可以带着自己的儿子和小妾回河东过年。
    对于冯君侯现在就挑明要仿孝武皇帝实施世家推恩令,关将军不太懂政治上的算计。
    但她站在军事角度上,似乎有点不同的看法:
    “会不会太早了一些?中原与河北,皆世家林立之地,若是他们不愿意,日后大汉派兵东进,只怕会平空增添不少困难。”
    冯君侯摇头:
    “不愿意那是肯定的,但又不是说要绝了他们的路子,这不是还留有其他生路吗?就看他们愿不愿意走了。”
    “河东的事情闹得这么大,趁着现在他们胆寒的时候施压,总比等他们缓过气来再提要好。”
    凉州的事情,来一次就够了。
    总不能每次都要派铁骑去灭门。
    汉武皇帝的推恩令为什么是无解的阳谋?
    就是因为经过七国之乱,朝廷的势力已经大大超过了诸侯国。
    听从朝廷之命,虽说只会越来越弱,但终归是可以苟延残喘好几代。
    不听从朝廷之命,说不得连这一代都挺不过去。
    大汉这些年来,屡战屡胜,已经占据了天下形胜之势。
    等哪一天大汉拿下了洛阳或者河北,那就是学会运营以后,直接a过去的事。
    在此之前,世家若是不甘心,可以继续赌魏国仍能翻盘。
    反正中原与河北,是魏国的根基,同时也是屯田最多的地方。
    只要这些世家不怕走一遍河东的老路,冯君侯自然就更不用怕,他有的是办法。
    说白了,以兴汉会为代表的新兴利益集团,必然是要与守旧世家产生根本性冲突。
    “这个时候,就是看各家主事人的眼光和胆略的时候,看他们相信下注大汉赢,还是下注魏贼会赢。”
    冯君侯笑了一下。
    这不就是世家的拿手好戏么?
    只是随着大汉与魏国之间的局势越发明朗,可选择的余地和时间就会越来越小。
    “汉虽旧邦,其命维新。”冯君侯目光幽远,“欲三兴汉室,非维新无他法。”
    “唯有维新变法,方能除后汉之弊。然自有华夏以来,维新变法,莫不历流血。”
    后汉之最大弊者,弊在世家豪右。
    换句话说,就是强枝弱干。
    因为世家豪右兼并了太多的土地,他们又不交或者交很少的的赋税。
    朝廷收不上来足够的赋税,财政入不敷出,只能是不断地对自耕农加赋税。
    再加上世家豪右隐匿了太多的人口,国家找不到足够的人来服徭役,然后又是继续选择加重自耕农的负担。
    这么一来,只会逼着让更多的百姓卖田卖地,托庇于世家豪右。
    如此恶性循环,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只会越来越乏力。
    一旦有事,早已腐朽不堪的国家体系就会呼啸而崩。
    故欲兴汉室,必须要对世家豪右开刀——要么精神改造,要么肉体改造。
    若不然,即便统一天下,也不过是另一个司马晋罢了。
    关姬不懂这些治世大道理,只见她叹息一声:
    “以前有丞相挡在前面,阿郎自是不用担心。但现在丞相已去,朝中权柄之重,莫如阿郎。”
    “妾观史书,鲜有见变法而能善终者,故妾深为阿郎忧之。”
    冯君侯看到一向刚毅的关将军竟是罕见地露出担忧之色,不禁笑着宽慰道:
    “细君所言,吾又岂会不知?故而吾昔日是与细君成亲,而非……”
    说到这里,冯君侯顿了一下,又接着说道,“除了钟情于细君,其实也是不愿意把全部身家系于皇家。”
    或许在三国以前,变法少有善终者。
    但并不代表以后没有。
    主持变法者之所以难有善终,是因为他们把希望全部寄托于上位者。
    没有注意团结变法既得利益者,或者说,变法既得利益者没有掌握足够的政治权利。
    当年关姬代表的是急于想要突破困局,寻求新利益点的权贵,而张姬代表的则是皇家。
    选择了关姬,就代表冯君侯要跟这些权贵站在同一立场。
    直到后来,随着大汉收复陇右与凉州,皇家也越发地深入地参与新型经济模式的动作。
    冯君侯让张姬担任自己的大秘书,正式宣告大汉从皇家到新贵,达成了真正的利益一致。
    “现在不是我要破除后汉之弊,而是天子与欲兴汉室的志士要重整旧山河。”
    冯君侯握住关将军的手,温言道:“所以细君且放心就是。”
    守旧世家想要反扑,一要先把兴汉会连根拔起,二要把阿斗换下来。
    做不到这两点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