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三十一章 能上能下好六子(大结局)  大人,得加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老纪手中的烟袋一滞,继而“叭”的一声,烟袋竟被生生掰断。
    是老纪的洪荒之力!
    短短一个呼吸后,老纪突然反手给了边上叫嚷要斗皇帝的国泰一个巴掌,骂道:“混账!我就知道你国泰脑后长反骨,从来没有真心效忠过皇上,果不其然,你国泰的真面目暴露出来了吧!”
    这一巴掌把国泰打得有点晕头转向。
    捂着脸不明所以时,就见老纪撅着屁股毕恭毕敬的走到鬼子六面前来了个九十度的鞠躬,再次抬头时脸上已经赫然出现血写的“忠诚”二字,铁骨铮铮道:
    “臣就知道皇上这次下来绝对不简单,所以臣特意配合皇上,果然将这些人的真面目都引了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完,可能觉得份量不够,又加了一句:“要不是臣,这些人的真面目皇上一辈子都甭想看清啊!”
    “聒噪!”
    老奎的声音如大道般在老纪耳畔响起。
    之后便见这位前内阁总理副大臣如世外高人般平地飘到六皇帝面前,深深打量了一眼六皇帝后轻捋胡须,面上露出欣慰之色,好似他早就洞晓一切般。
    之后澹澹说了一句:“下来了也好,所谓高处不胜寒,陛下若一直呆在宫中时间一久必然会脱离百姓,如今下来到基层中实地调研,顺便学习一下充充电,想必能够掌握更多情况,这样对于国家,对于百姓,都是莫大的福气,也是臣的福份。”
    “你们?”
    贾六看看纪昀,再看看奎尼,心中有千言万语,但翻遍维新字典,也实是找不到可以准确表达他此时心境的词汇。
    “好了,别说了,我捐十万两吧。”
    老纪主动表态,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可以的,就这样吧?”
    奎尼意思这事到此为止,不许秋后算账。
    “好。”
    贾六点了点头,又看向那帮呆若木鸡的学员。
    老纪一脸嫌弃道:“交给我们好了,不差钱的。”
    奎尼认真道:“以后缺钱了跟我们说一声就行,别这样一惊一炸的,皇上又不是不知道我们年纪大了,小心脏受不了。”
    贾六“噢”了一声表示默认。
    “贤婿为何下来?”
    老博对此表示不解,且明显失望,因为这意味他的亲外孙克定失去了承继皇位机会。
    “阿玛,我为何不能下来?”
    贾六给出反问。
    “这?”
    老博有点哑口无言。
    “自古能上者未必能下,能下者未必不能上,只有能上能下才为真英雄啊。”
    老李大概理解了六子的做法,这是六子拿自己打个样告诉帝国的官员们,为官须能上能下才行,只能上不能下那国家将来就要乱套了。
    不久前京师的确发生了政变,也的确是老阿和栓柱、王福他们发起的。
    但政变的原因是老阿他们不满皇帝陛下还要搞运动,说什么现在去宁古塔学习的官员还是太少,应该再送全国至少一半的官员去学习。
    这让老阿他们觉得皇上这是要疯,这般搞法,朝廷怕是又要停摆。
    直到宫中传出皇上准备将太上皇也送去学习,老阿和栓柱他们不得不给皇上刹刹车了。
    王福和祖应元等一干军方大老联合进宫,不费吹灰之力就将皇上抬出宫了。
    从头到尾皇帝本人没有挣扎,也下令卫队不许反抗。
    任由阿思哈、栓柱、王福、祖应元四人将他从乾清宫抬到午门。
    政变官员先是在圆明园同皇上谈了两天心,达成初步协议后便送皇上来宁古塔了。
    皇帝离京时,参与政变的官员是眼含热泪送皇帝上路的,更是组织沿途军民欢送。
    原因是皇帝答应去宁古塔学习几个月,明年再回来继续担任皇帝这一职务。
    在此基础上,政变官员同意皇帝的系列官员监察、任期、惩戒等制度以律法形式出炉,以及皇帝做出的国家未来十年工业、商业、军事、外交等系列政策的全方位推进。
    最重要的是政变官员同意今年年底前正式诏告天下,颁布《中华帝国宪令》,从根本上确定国家体制为君主立宪制。
    宪令早在八年前就已经成稿,但却一直没能获得议院通过。
    这回终于获得朝堂一致认可,不得不说是贾六政治生涯的一次胜利。
    虽然这是他以出家当和尚威胁臣子们通过的。
    但不管怎么说,贾六还是用他的办法达成了目的。
    所以这次来宁古塔,他也是真心高兴的。
    为什么非要来宁古塔呢?
    除了学习自己的着作外,其实就是想跟老臣们聚一聚。
    随着年龄增长,贾六难免也会旧情复发。
    老臣们觉悟高一些的话,他也不是不可以启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