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四十六章 八旗的最后一口气  大人,得加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大将军王日理万机,出征在即,自是没有空亲自去给带子兵们上课,做劳什子思想动员工作。</p>

        故充分放权给下面人,让他们自由发挥。</p>

        自古思想工作无非两个办法,一是耐心引导,二是棍棒教学。</p>

        从长远来看,耐心引导效果最好。</p>

        从短期来看,棍棒教学更胜一筹。</p>

        不过大将军王也注意到营中出现大量自己的泥塑,说是丁副主任的意思,用于加强包括宗室在内的八旗子弟爱国思想教育工作。</p>

        对此,贾六原则上是不同意的,他一直强调不要过于突出他,就是不允许搞他的个人崇拜。</p>

        “最近有人讲本王是大清英雄,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难道除了本王外,咱大清就没英雄了?”</p>

        “还有,你们把本王塑像同太祖太宗们并排放,这个会不会刺激到一些人?从而在本王出征以后在皇上那里进本王的谗言?然后搞什么十二道金牌把本王召回来?”</p>

        “......”</p>

        贾六有太多的顾虑。</p>

        “当今天下,试问何人能称英雄!”</p>

        “数风流人物,还看王爷啊!”</p>

        “皇上真要弄什么十二道金牌,我等就保着王爷杀进紫禁城!”</p>

        “江山轮流做,怎么着也要轮到王爷了!”</p>

        “没有王爷就没有我等今日,王爷真要不肯再进一步,那我等也只好把王爷架上去了!”</p>

        “......”</p>

        在众人诚意满满的反复劝说下,以及自己的确是大清唯一英雄的现实面前,再三思量之后,贾六终还是听从民意由他们去了。</p>

        只是强调不要太过份,不能因为抬高他就要贬低大清的列祖列宗。</p>

        因为他目前还没有找到任何法理上自己可能姓朱的依据。</p>

        所以,短期内,爱新觉罗的皮还是要披的。</p>

        至于什么言而无信,收钱不办人事的指责,王爷本人并不知情。</p>

        都是下面的人曲解王意。</p>

        再说,收上来的钱又不是王爷自个拿家用去,全是贴补在这次出征的。</p>

        别的不说,八旗将士的开拨银总要给吧。</p>

        虽说不多,一人只需五两,可这么多人下来,十几万两总是要的。</p>

        这钱朝廷是不给的,大将军王又不能自己出钱,所以只能宗室自筹了。</p>

        同时,王爷本人是坚决不允许反战、厌战情绪蔓延的,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这次出征事关大清存亡,不管是宗室子弟还是八旗子弟,人人都要争当岳武穆。</p>

        谁敢反战厌战,畏战怯战,谁就是大清的千古罪人!</p>

        内务委员会正在完善战场军纪条例,对于反战畏战的宗室子弟,轻则开除宗籍发四川劳役,重则就地枪毙。</p>

        为了表示自己与贼兵誓不两立的决心,贾六更是手书“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命人用长幡置于自己的正黄大纛边上。</p>

        不管他走到哪,正黄大纛就到哪,同时“精忠报国”的长幡也跟到哪。</p>

        不是“越是没有越要强调”的意思,而是真就是这样想,这样做的。</p>

        这些年来,朝廷虽然多次下旨降低岳武穆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甚至将武圣改为关二爷,但在八旗子弟心目中天下一等一的大英雄,除了岳武穆爷爷,还真是没人能当得起。</p>

        政治层面上,岳武穆的后人岳钟琪身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生战功显赫,在平定青海叛乱、逐准安藏及讨伐大小金川的过程中屡建大功,被乾隆誉为“三朝武臣巨擘。”</p>

        “终大清一世,汉大臣拜大将军,满洲士卒隶麾下受节制,钟琪一人而已。”</p>

        如此,大将军王以武穆为榜样,以“精忠报国”激励将士的行为,自然不会受到任何怀疑。</p>

        军费的着落有了,保守估计能通过议罪银收上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