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05章 九原琐事  蜀汉之庄稼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阴山并不能完全阻挡从北边大漠吹过来的西北风——九月大漠,西北风已经会偶尔出现。
    虽然还不是很冷,但早晚需要多加一件厚些的外套。
    大河工坊,又新开挖了一条渠道,然后在渠道尽头,又挖了一个蓄水池——其实和湖也差不多了。
    湖分三个口子,一个回流大河,一个分流到别的地方,一个直通某个冶炼坊。
    此时的冶炼坊,正冒出滚滚的黑烟。
    工坊里头,一个由丞相夫人改进过的水排,带动着好几个联动的巨大铁捶头,正不断地一上一下,“咣咣咣”地自动敲打着铁胚,火星四溅。
    站在前面的工匠,很是轻松地不断地调整铁料,让它们渐渐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前汉时期,中原地区就已经在用原始的高炉炼铁了,这才有了锻造出百炼钢的基础。
    后汉晚年,又有了灌钢法。
    到了季汉,冶炼更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冯某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再加上丞相夫人以及蒲元的大力支持。
    把高炉、水排、鼓风机等创造性地结合,终于让季汉的兵器铠甲,无论是在质量还是在数量上,都有了进一步的飞跃。
    而眼前的水力锻锤,正是利用改进后的水排,锻造质量更好的钢铁。
    最重要的是,这种方法,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
    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需要大量青壮劳动力,抡着大锤对铁料不间断地敲打。
    就算是年老体衰的匠人,也能轻松的利用水力机械制造出一块合格的铁料。
    而且利用水力锻造,比脑袋还大的锤头,明显要比匠人轮的大锤来得效率高。
    这正是劳动力并不富裕的九原最需要的。
    “咣!”
    随着最边上的大锤头敲了最后一下,匠人伸过手,握住边上的一个把手,用力向上一扳。
    只听得“咯咯咯”一串刺耳的摩擦声,大锤头停了下来。
    “郎君,好了。”
    锻造好的铁板,也或者可能是钢板,很快被抽出来。
    几个光着膀子年青人很快兴奋地围了上来。
    “如何?”
    “莫急,还要进一步处理,才能正式测试。”
    “希望能达到梅先生的要求……”
    “是啊,长安那边这段时间催得急。”
    “锻造数据记录没遗漏吧?”
    “放心,水流流速、锤头重量和速度,都是我亲自测量记录的。”
    ……
    也不知过了多久,那群年青人捣鼓了许久,有人发出一声叹息。
    “其实,也没有必要丧气。”有人安慰道,“虽然达不到梅先生的要求,但大伙发现没有,这几日的钢板,质量要比以前好一些。”
    “我有个设想,若是能把重量再减轻一些,说不定就能直接挂身上了,这不比那鳞甲札甲强得多?”
    “曹!我们现在不是在打造铠甲兵器!”
    有人怒了。
    “废物利用嘛,这么好的钢铁,不用来打造兵器铠甲,难道用来打造农具?”提议的人有些悻悻地说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不是?”
    “我觉得你应该去兵器部,不把心思用到正道上,待梅先生亲自跑过来,看你怎么解释……”
    ……
    窃窃私语一番过后,钢板被绑上标签,然后放到一堆不合格钢板里,封存了起来。
    对于梅先生提出的要求来说,这些钢板确实不合格,但却是大河工坊目前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好钢板。
    不过现在它们需要作为实验记录的一部分,不能随意流落出去。
    可能只有等梅先生那边,派人通知这个阶段的实验结束了,才能把它们再次利用。
    “没事没事,”看到大伙都有些丧气,带头的学长拍了拍手,“这不是还有好几炉嘛!”
    “再说了,大家难道就没有发现,这些日子出炉的钢,比以前要好一些。”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我们思路是对的,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只要按着现在的思路走,我相信,我们很快就能成功!”
    此话一出,大伙这才又重新提起了士气:
    “对嘛,不外乎就是耗点时间,我就不信耗不过它!”
    “对头!”
    彼此鼓劲之后,不少人又摩拳擦掌,准备等下一炉。
    不过……
    “是不是应该先吃个饭,忙了大半天,肚子都饿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走,去食堂。”
    “去个鸟的食堂!就食堂那吃食,都把人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