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31章有人犹豫不前有人阔步迈进  诡三国斐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其是慈禧。

    太后为了保护自己的地位便是乱搞一气,甚至不惜破坏原本的政治生态……

    然后由太后走上女皇的武则天,则是搞出了鼎盛的宫官制度,直接代替了原本的三省六部,以宫官统御外臣,虽说是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权柄而做出的相应手段,但是其各种极端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却是其余的女性去承担,以至于在唐之后,宋代就开始琢磨着给女性穿小鞋了,一穿就是几百年。

    因此斐潜觉得这两个制度架构都不是很好,都是有一定的隐患。

    对于斐潜来说,女官是政治生态的有益补充,是分化士族体系的一枚有力的棋子,是扩大华夏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时代变化,政策就要跟着变化。

    战国时期的王将是站在第一线的,战争频繁,死亡是常有的事情,同时中央朝堂之中官吏相对较少,所以必然产出了太后制度。太后一方面要忍受失去丈夫的苦痛,要承担起抚养子女成长的重任,另外一方面还要尽力维持整个整体体系不垮台,国家不衰败。

    而后来随着中央朝堂的扩大,整体环境相对稳定,太后和丞相,外戚和三公之间的蛋糕并没有扩大,相互抢夺起来就各种丑态了……

    不仅仅是皇权,其实相权,甚至各种权柄,只要是能带来利益的,就自然会有争抢,这些争抢行为不仅是在明面上的赛跑竞争,还有暗中下手,扔沙子的扔沙子,塞钉子的塞钉子,装积极却帮倒忙的,手段百出。

    『周礼天官有记,天子后体同天子,夫人于后犹如三公之于王,是故,女官掌妇学之法,以教女御德如士之六艺也。』斐潜缓缓的说道,『如祭祀,宾客,丧葬等生死大事,又有浆、酒、醢、醯、丝、枲等日常之职,皆可女官为任,可为正,亦可掌,可上士,亦可下士……』

    斐潜先定了基调。

    众人皆没有什么意见。

    因为这并不是斐潜毫无根据的独创。当下青龙寺之中,不正好是郑玄在讲述三礼么,而在周礼之中,对于这些内容就已经有了理论上的依据,所以斐潜说这么一些,自然无人有什么反对。

    这是总纲。

    也是整个女官制度的基础。

    士,男女皆可为士,可正可辅。

    斐潜话音落下,在堂内的这一批最先的仕女之间便是略带着一些兴奋的交换着目光。

    这意味着她们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不仅仅是局限于一处一地,甚至有和男性一样成为主官的可能!

    即便仅仅当下只是斐潜的口授,并没有完全成为行文,但是已经足够让她们感觉到仿佛一个宽广的舞台正在展开,而她们即将登上这个舞台,去翩翩起舞!

    这是一种必然。

    随着斐潜政治体系的扩大,以及长安三辅,尤其是长安城周边陵邑的人口不断增加,相关民生事务的也日益繁重,所需的官吏数量当然也是越来越多。

    如果说仅仅只是为了维护基础的统治,那么当下的官吏勉强够用,但是斐潜想要的可不是勉强够,而是想要更大的发展,那么就必然要细化职责,进行更多的社会分工。

    这社会冯巩,自然也包括官吏的分工。

    这些民生事务的职务,并不是只有男性才能担任,女性一样可以做得很好,有时候甚至还可能会比男性更细致,更周全。

    让有条件的女性加入官吏的行列当中,补充社会分工之下的各种管理层面上的需求,也就成了斐潜当下必然的一种选择。

    斐潜说得非常慢。

    周边的人也听得很仔细。

    因为斐潜说的这些,都是总基调,都很重要。

    『女子之力,多不如男,故以力为胜之职,不必强求与男子同。』斐潜缓缓的说道,『然女子之智,与男子同也,故以智为重之职,便同职同责。』

    斐潜又是略微停顿了一下,环视一周。

    众人都是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幸好,在大汉当下,还没有什么类似于见不得任何男性在同一片区域呼吸,就会让她感觉恶臭甚至要窒息的那种仕女……

    斐潜也继续说道:『人各有志,亦各有所长,至今日起,仕女愿擅农者农之,擅工者工之,擅文者文之,诸如此理,可自行择取,亦需与男子同台而竟,同场而考,所取之准,一律相同。』

    先前不管是蔡琰出任直尹监还是甄宓担任大汉商会,都是斐潜直接任命的,而现在,后续要走入正规化的渠道了。

    毕竟先吃螃蟹的,自然是有优惠,否则谁敢下一个去吃螃蟹?

    而那些在旁人站出来的时候畏畏缩缩,然后等别人吃到了螃蟹之后又大叫不公平的人,有没有想过旁人在吃螃蟹之前所付出的勇气和努力?

    这一点,众人也没有什么异议,甚至庞统在一旁嘿嘿笑了声说道:『若是有女子愿仿效妇好,决胜沙场,亦无不可……』

    『沙场之事,不比文学,生死转瞬之间,自是非同小可……』另外一旁的荀攸也说道,『讲武堂已设女兵营,募壮女训练之中……诸位若有意沙场者,或可先试之……』

    讲武堂新设的女营,新成立不久。

    这是女官制度的配套。

    有女官,当然要有女兵。

    毕竟不是所有女官都像是甄宓或是王姎那样,或是身边可以跟着一队家养私兵,亦或是本身有一些武艺傍身,故而在女官正式上台之后,必要的配备女性护卫,还是要准备在前的。

    另外一方面,也是军队的一个有益补充。

    女兵其实在后世当中,对于军队之中的提升,不仅仅是在战场护理方面而已,也在其他许多方面上可以弥补不足。因为女性的特性,会比男兵有更细心,更有亲和力,在组织民众等诸多方面更有优势。

    在战国之时,墨子守城策之中,就有组织壮女的记载。

    商鞅变法之中,也有壮女之军的制度。

    所以斐潜让人在讲武堂军校另设女兵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