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八章 跨海行(2)  黜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曹铭一开始是没想着真哭真跪的……他愿意过来,是因为他知道张行说的对,这些大魏忠臣到了眼下没必要牺牲,他能救人就不该推辞。

    萧太后也认可,不然也不会专门熬夜写了好多信。

    然而,当回到青少年到...

    汴京城外,茶馆内,几名布衣男子围坐一桌,低声交谈。

    “大哥,金陵那边又传来消息,赵匡胤果然按兵不动,只在章程上做文章。”一名青年低声说道,“他不仅未拒南唐士人入仕,反而顺势将大周士人也送入南唐,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年长男子冷笑道:“赵匡胤确实不简单。他若设限,我等亦可设限,最终双方皆难真正掌控对方朝堂。但他没想到的是,我们早已识破他的计谋。”

    “那我们下一步该如何应对?”另一名男子皱眉问道。

    年长男子缓缓道:“赵匡胤设下此局,便料定我等难以真正掌控大周士人。但我们可借章程之名,行拖延之实。南唐士人入大周之议暂缓,我等亦可暂缓大周士人入南唐之议,使其难以真正立足。”

    青年眼中一亮:“妙计!如此一来,赵匡胤若不允,便是自毁章程;若允,则我方可借机拖延,甚至设下更高门槛,使其难以入仕。”

    年长男子点头:“正是如此。赵匡胤虽智,却未必能料到我们会以章程反制章程。他若欲以公平立信,便不得不接受我们的提议。”

    另一名男子低声道:“大哥,我们是否该联系金陵方面,让他们也配合我们?”

    年长男子冷笑:“不必。金陵那边早已明白赵匡胤之意,他们也正在设法拖延。我们只需按计划行事,便可让赵匡胤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

    ---

    与此同时,汴京城内,赵匡胤的御书房中,张永德再次呈上一份密报。

    “陛下,南唐士人入仕之议虽暂缓,但金陵方面已开始暗中部署。”张永德低声说道,“据密探回报,南唐已命礼部拟定新的考核章程,设下重重门槛,意图阻我大周士人入仕。”

    赵匡胤接过密报,神色平静:“朕早已料到徐铉会如此应对。他若设限,朕亦可设限。南唐士人若想入大周,须经三道考核,方能入仕。大周士人入南唐,亦可设下同等门槛。”

    张永德点头:“陛下妙计!如此一来,南唐若拒,便是自毁章程;若允,则等于自缚手脚。”

    赵匡胤淡淡一笑:“朕要让他们明白,真正的王者,不是靠压制对手来赢得天下,而是靠智慧与仁政,去赢得天下。”

    张永德肃然道:“陛下圣明。”

    赵匡胤起身,缓步走向窗前,喃喃道:“真正的王者之路,才刚刚开始。”

    五龙之力在他体内缓缓流转,仿佛回应着他的誓言。

    ---

    汴京城外,南唐使馆内,徐铉正与李从善商议。

    “大人,金陵方面已回信,同意暂缓南唐士人入大周之议。”李从善低声说道,“同时,他们也已命礼部拟定新章程,设下重重门槛,意图阻我大周士人入南唐。”

    徐铉缓缓点头:“赵匡胤果然不简单,他若设限,我等亦难真正掌控大周士人。但我们可借章程之名,行拖延之实。南唐士人入大周之议暂缓,我等亦可暂缓大周士人入南唐之议,使其难以真正立足。”

    李从善眼中一亮:“妙计!如此一来,赵匡胤若不允,便是自毁章程;若允,则我方可借机拖延,甚至设下更高门槛,使其难以入仕。”

    徐铉点头:“正是如此。赵匡胤虽智,却未必能料到我们会以章程反制章程。他若欲以公平立信,便不得不接受我们的提议。”

    李从善拱手道:“大人高明,臣即刻修书,呈送金陵,请陛下定夺。”

    徐铉摆手:“不必急。此事需亲自面呈赵匡胤,让他亲口答应,方能立信于天下。”

    ---

    翌日清晨,徐铉再次入宫,面见赵匡胤。

    “陛下。”徐铉拱手行礼,“臣有一事,欲与陛下商议。”

    赵匡胤端坐于御书房中,神色平静:“徐大人请讲。”

    徐铉缓缓道:“南唐愿暂缓士人入仕之议,先观大周士人入南唐之动向,再作定夺。”

    赵匡胤微微一笑:“徐大人果然谨慎。朕亦愿暂缓南唐士人入大周之议,待大周士人入南唐后,再作定夺。”

    徐铉躬身道:“陛下圣明。”

    赵匡胤望向窗外,喃喃道:“真正的王者,不是靠权谋去压制天下,而是靠智慧与仁政,去赢得天下。”

    徐铉望着赵匡胤的背影,心中微微一动。他终于明白,赵匡胤不仅是一位帝王,更是一位真正的王者。

    王者之路,才刚刚开始。

    而这场关于天下的博弈,也才刚刚拉开帷幕。

    ---

    汴京城南,一座不起眼的客栈内,一名身穿青衫的中年男子正与两名随从低声密谈。

    “金陵那边的意思是,赵匡胤既然想以章程牵制我们,我们便顺水推舟,将计就计。”中年男子语气沉稳,“但章程虽好,终究只是手段,真正的较量,还在暗处。”

    “大人,您的意思是?”一名随从试探地问道。

    中年男子微微一笑:“赵匡胤想借章程拖延时间,我们不妨也借章程拖延,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在暗中布局,让那些大周士人即便通过考核,也无法真正立足南唐。”

    另一名随从皱眉道:“可是,若赵匡胤察觉,恐怕会对我们不利。”

    “无妨。”中年男子摆手道,“赵匡胤越是讲规矩,越容易被规矩所困。他若想以仁政立信,便不敢轻易撕破脸皮。我们只需在章程之外,做些‘意外’之事,便可让那些大周士人知难而退。”

    随从点头称是。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