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这是造车还是造飞机啊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sp;这车的真面目一露出来,b自然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普通人惊叹,业内人士震惊,而五大汽车公司的人都是傻眼了……
    
    尼玛,这车看起来怎么那么不现实啊……这玩意根本就不应该在现实里出现。
    
    还有,这种全封闭的车身外壳,整辆车宽了那么多,先不提内部结构如何,是不是增加了很多的结构重量,光是车身这么多钢板加上去,这重量就不轻啊。
    
    以现在的发动机动力水平,能拉得动这辆车?
    
    尤其是李氏动力公司的人,他们很清楚这辆车上所使用的发动机是什么水准……V型六缸,最大马力是三十匹……对比其他三家汽车公司同规格的乘用车所用的V型六缸发动机还是有些差距的,唐山汽车公司所研发的新型V型六缸,搭载在他们新款旗舰豪华轿车上的发动机,最大马力已经达到了三十五匹,而且两者的排量是一样的。
    
    就自家这发动机的水平,拉动这么大,看上去就很厚重的安隆轿车,感觉有点不靠谱啊……
    
    这五大汽车公司的人,显然是先入为主,觉得这么大的车身内部肯定也塞满了……实际上人家安隆汽车公司根本没有考虑那么多……人家就是卖车壳子的。
    
    甚至严格上来说,他们的这款新型豪华轿车,是先有了外壳设计,然后才根据外壳去套用之前的汽车底盘再进行修改,然后再搭配新型的发动机和变速箱……
    
    所以,这辆车别看外表很厚重……但实际上车头的发动机舱位置都空了不少……车尾部分干脆直接留空做成了大容量的行李舱。
    
    而为了控制车壳子的重量,避免整辆车超重发动机拉不动……所以车壳其实很单薄……他们特地找自家的战略合作伙伴大冶钢铁公司,搞了一种很轻薄的钢板材料出来……也没啥新技术,更不是什么新型合金材料,就是单纯的薄……
    
    此外因为超重,为了控制重量连车身底盘的一些结构,比如防撞梁之类的都进行了减配。
    
    当然,在新车发布会上介绍车壳子的厚度时,他们特地引用了一个全新的营销概念:碰撞吸能。
    
    说是经过他们长期严密的车辆碰撞测试发现,如果车壳子以及防撞梁做软一些能够缓冲碰撞动能,不但能够对行人有更好的保护,也能更好的保护车内乘客……在剧烈冲击力到来的时候,先经过车壳子,防撞梁的吸能缓冲,让动能在这个过程里逐步降低到安全范围再传递到乘员舱内。
    
    对这个说法,北美汽车公司的一个高级工程师没能忍住,当场在台下就笑出声来了……
    
    他们北美汽车公司的诸多工程师们一致认为,车越厚实越硬才越安全……不信的话,也不用找什么理论,你开着轿车和装甲车之类的撞上一次就知道了。
    
    装甲车不好找,也可以找个大货车什么的来一场碰撞试验。
    
    撞完你就会发现……人家顶多掉点漆,车里的人甚至都没啥太大的感觉,而你车带人都得成碎片……
    
    北美汽车公司的轿车也好,皮卡也罢,主打的就是一个厚实,尤其是防撞梁比其他车企的明显大一号。
    
    所以人家安隆汽车公司的人,却是正儿八经的说吸能能更有效的保护乘客的安全。
    
    当然,这碰撞吸能之类的并不是重点,安隆汽车公司的新车发布主持人,用更多的话语来描述这一次新车型外观的设计语言。
    
    并引入了一个让大家都很有兴趣,乃至是五大汽车公司的人听了都皱眉头的设计概念:低风阻!
    
    安隆汽车公司的人说:他们的设计师们在讨论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汽车比飞机慢得多。
    
    慢不是重点,重点是为什么?
    
    为了寻求答案,经过他们的顶级设计团队多年耗资庞大的研究,最终发现了汽车速度到了一定程度后,迎面而来的风就成为了阻碍汽车进一步加速的重要因素。
    
    为此,他们根据这一点,对新一代车身的外观进行了专门的优化,使得风阻更低……这也是新车身为什么是流线型看起来很流畅的缘故。
    
    这是为了降低风阻……
    
    而降低风阻后,他们发现不单单汽车的最大速度能进一步提升,而且还降低了油耗,同时汽车在行驶过程里也更稳定。
    
    这些话,让普通人震惊,业内人士比如记者惊叹……而五大汽车公司的人则是皱眉。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