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门阀藩镇  过河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齐玄素不喜欢世家门阀,可他又不得不妥协。
    姚家已经废了一半,想要对抗李家,就得拉拢张家,要是把张家和李家全都得罪了,那他就坐不稳大掌教的位置,甚至不一定能保住性命,这是最大的现实。
    不过道门的世家制度还没有崩坏到大齐年间的程度。
    从大沛末年开始一直延续到大齐年间的门阀制度,本质上是在不同阶级的人与人之间建立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真正意义上的寒门无贵子,门阀子弟不需要任何能力的考核就可以成为官员。所谓五姓七望能让宰相以娶五姓女为荣。
    道门远没有到这个程度,不管什么出身,必要的流程不能少。在同等能力下,世家子弟当然走得更快,走得更远,这是世家的便利。可如果世家子弟真是个废物,那也升不上去。
    至于娶道门的“五姓女”,也就是:张、李、姚、秦,这的确是个荣幸,齐玄素就娶了“五姓女”张月鹿,也的确从中借力。可五代大掌教也好,其他寒门出身的道门高层也罢,倒也没有非娶不可,能娶是好事,不能娶也就那样。
    大齐年间,门阀垄断权力的主要办法就是垄断教育,通过抬高教育成本和门槛,逼得优秀人才不得不成为门阀的附庸。
    可道门并没有垄断教育,仍旧给寒门和普通人大开方便之门——万象道宫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就连齐玄素这种孤儿都能进入万象道宫接受教育,学有所成之后,就算没有遇到七娘,没有后来的机缘,凭他自身的努力,到老混个四品道士的待遇还是不成问题。
    万象道宫的要求只有两个,一是对道门忠诚,这涉及到政治审查制度,二是天赋和努力总得有一个,又没天赋又不想努力,那也怨不得旁人不给机会。
    齐玄素提拔万象道宫出身之人,主观上是培养自己的班底,扩大自己的基本盘,客观上却是起到了抑制世家的作用。
    不过这些人如今多在中下层,更高层还是由世家们把持。
    至于慈航真人是怎么想的,其实也不复杂。
    她正是从家族利益出发,做出了这个决定。
    执掌紫微堂固然好,可前面已经说过了,没有大掌教的时候,紫微堂的确有很大自主权力,可有了大掌教,紫微堂更多时候就是贯彻落实大掌教的意志。大掌教想用的人,你否定不了,大掌教不想用的人,你也推不上去,只能在那些两可之间的位置上做些文章。
    再有就是,慈航真人终究是名不正言不顺,没有平章大真人执掌九堂的先例,慈航真人执掌紫微堂只是暂时的,日后肯定要调整。
    大掌教夫人到底能有多少权力,除了取决于大掌教夫人的基本盘之外,更取决于大掌教本人。大掌教乐意放权,大掌教夫人就权倾朝野,代行大掌教权力,大掌教不乐意放权,大掌教夫人就像个花瓶。
    齐玄素当然乐意给张月鹿放权,不过齐玄素未必乐意给岳母放权,这会使得慈航真人这位太夫人位置尴尬。不过也不至于靠边站,多半是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从旁辅助张月鹿。换成是别人,慈航真人肯定是不愿意的,可张月鹿本就是自己的衣钵传人,那就不得不辅助了。
    所以在慈航真人看来,与其死死抓着权力不放,过期作废,倒不如主动一些,提前做个交易,用紫微堂交换江南道府,把苏元载调回江南道府,守住苏家和慈航一脉的基本盘,也成全了一直想要更进一步的张拘成,各取所需。
    苏元载本身就是大道府的掌府真人,调到江南道府属于调整而非提拔,就连公示都省了。
    此举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江南人守江南,类似当年的辽人守辽土,肯定会用心,也肯定要拼命,如今江南道府作为南北对峙的第一线,的确需要提振士气。
    问题在于江南是个好地方,防守有余,对外进攻不足。
    或者说江南没有动力北伐,更愿意在安乐窝中,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再多便无所求。毕竟苦寒之地看到花花世界要心动,想要占为己有,并付诸于行,反过来花花世界看到苦寒之地,只会嫌弃,便没有这样的动力。
    要不怎么说退居东南是偏安,没有这么好的物质条件,便没有偏安的思想基础。
    在历史上也多有例子,比如逍遥津八百破十万等等。
    还有就是地方实力派的问题。
    中央无法动员足够的人力物力,又要保持整体实力,或是对外施加武力,或是对内平叛,唯一的法子就是放权,让地方实力派坐大,然后依靠拉拢手段和过去强大的惯性,使得这些地方实力派在中央还稳定时对中央保持一定的忌惮,双方合作。
    但这种行为太可怕了,一个操作不好导致制衡失败便是天下大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今已经乱了,齐玄素真切体会到了大齐玄宗的困境。要么渴死,要么饮鸩止渴。
    大齐之败,不在于玄宗、肃宗,而在于明空女帝。
    在明空掌权时期,府兵制度就已经开始崩溃,所以女帝时期,对外战争接连失败,导致大齐疆土不断缩小。
    这在玄宗上位之前就已经很严重了:南疆基本沦陷,只剩下北疆还在勉力维持,女帝虽然花费了很大力气收复南疆安西四镇,但更严重的失败在辽东地区,明空基本丢掉了整个东北,不但太宗高宗两代人才拿下来的高句丽完全丢失,甚至连辽西走廊也丢掉了,榆关以东完全易主。
    这样的大败,放在大魏年间几乎就是灭国之祸,只是因为大齐的京城位于西京,距离较远,才显得不那么严重。
    到了中宗时期,更是全面崩溃,西北战线已经压过了凉州。
    玄宗上位之后,本质上是个裱糊匠,为女帝收拾烂摊子。府兵制崩坏,便用募兵制,也就是让节度使们自行招募“牙兵”。如此一来,至少在表面上恢复了大齐的武德,玄宗重新收复了辽西地区,重建安东都护府,在西北方向安西都护府击败吐火仙,把阵线反推回去。
    一时间玄宗似乎一扫女帝留下的祸根,再造大齐,重现太宗荣光。可募兵制的问题就在于放权,是饮鸩止渴,有重大隐患。
    于是地方实力派变为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