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四十章 教训  重归黄金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对不起三哥,我犯了骄傲自满和轻敌大意的严重错误,因为之前的销售局面打开的不错,一时间忘记了你和我说的话,商场就是战场,渠道为王,这些话我虽然听明白了,却没有牢牢记在心里。其他的我就不多解释了,错了就错了,你严厉批评我吧,就算是撤我的职我也没二话。”

    孙耀良耷拉着脑袋对宋援朝承认错误,态度非常诚恳,看着他一天跑下来一副灰头土脸狼狈的样子,宋援朝心里不由得叹了一声。

    孙耀良是一个人才,他不仅是老供销出身,还有在京师大学的高学历,再加上大学几年里他又在大栅栏帮着罗阳一起做买卖,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自孙耀良来到金陵后帮了宋援朝不少忙,可以说如果没有孙耀良,一分厂的销售要这么快打开局面根本就不现实的。

    虽然许多事宋援朝也可以做,但他作为一个总厂的副厂长负责一分厂的全面工作,根本就抽不出身来去做销售具体工作。何况术有专攻,如果论战略大方向的话,宋援朝绝对是这个时代具有最出色的商业战略眼光的人,而且对于具体方案实施也能说个头头是道。

    可要论销售这方面的实战,恐怕宋援朝就不如孙耀良了,毕竟孙耀良在这方面才是真正的专业人士。

    理论和实际是有区别的,宋援朝虽然也能干销售,但他心里很清楚自己亲自上阵做事是没问题,但要做到孙耀良这种程度并不容易。所以从这点来说,孙耀良是宋援朝的得力助手,只支撑起整个一分厂销售的大将。

    在这件事上孙耀良因为大意吃了个暗亏,一不留神就给泉林厂钻了空子。这点的确是孙耀良的失责,但在宋援朝看来这样的错误其实并不严重,孙耀良在这次吃亏也不算是坏事,吃一堑长一智嘛,有了这个教训反而是个好事。

    “目前学我们的厂家有多少?就泉林厂一家?”宋援朝开口问。

    “这个我还得去查一下,因为时间紧我今天就跑了西南郊区和马城两个地方,其他的地方还没来得及去看。不过根据我跑下来的情况来看,应该就泉林厂一家,可接下来会不会有其他厂跟进就难说了。”

    宋援朝想了想点点头,孙耀良说的没错,他今天跑了一天市场结果摆在那边,假如跟进的厂家不止泉林厂的话,市场上应该有所反馈。既然没有反馈那么目前也就泉林一家,但这种事谁都没办法保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厂家很快也能反应过来,等到那时候市场的争夺恐怕更为激烈。

    “泉林厂的反应很快呀……。”宋援朝无不佩服地说了这么一句,在他的印象里国有企业的领导们反应都是很慢的,那些坐惯办公室的许多人还带有以前大计划体制下的思路,对于市场的变化根本不怎么敏锐。

    一分厂的销售策略是七月初正式确定下来的,直供销售模式也是那时候开始的。

    现在仅仅只是八月初,接头接尾也不过才一个月出头而已,在这短短不到四十天的时间里,泉林厂就发现了市场变化,同时也搞清楚了这个变化的源头,根据实际情况果断采取了向一分厂学习,用拿来主意直接避开一分厂现有的销售方向,转而从其他角度入手,并在如此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成效,不能不让人佩服。

    “是太快了,我和马城那边的人聊过,他们说也就是这几天刚开始合作的,从时间来推算就是我在鹏城的时候……。”孙耀良捏了捏拳头,心有不甘。

    “行了,别这么一副输不起的样子,给老子打起精神来。”见他这个表情宋援朝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商业就是这样,先机很重要,占到了先机就赢在了起跑线。我们当时拿下市区的烟纸店就是如此,竞争胜负是很正常的,人家也不是瞎子聋子,我们这么大的动作总会有被人家知道的一天。”

    “不过话说回来,泉林厂的反应可比我想象的快了不少,我本以为至少在九月份其他厂家不会这么快反应过来,也没有这么快速度做出针对性的策略。可现在事实告诉我,我还是大意了,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更从来就不缺人才,如果我猜的没错,泉林厂的当家人不简单。”

    “泉林厂的厂长叫郑国元,今年46岁,听说以前是当老师的。”

    “当老师的?他怎么成了泉林厂的厂长了?”孙耀良的话让宋援朝一愣,郑国元是当老师出身?一个教育工作者怎么变成一家食品厂的厂长了呢?这有些奇怪呀。

    “这个不清楚,只是听说郑国元之前是一家小学的数学老师,干了几年后不知道什么情况就离开了学校,被调到了泉林厂工作,先是干的劳资科长吧,后来就成了厂长,几年前又直接兼了书记。”

    “其他呢?还有什么具体情况?”一时间宋援朝对郑国元这个人起了浓厚的兴趣当即问。

    孙耀良摇摇头,惭愧道:“我就了解这么多,这还是之前整理市场的时候顺便对金陵本地的几家同行企业做了些初步调查,再详细的我就不知道了。不过你放心,从今天开始我会把所有竞争对手全部调查清楚,全部整理成档桉,做到知己知彼,之前是我大意了……。”

    摆摆手,打断了孙耀良的自我批评,宋援朝想了想道:“你这个思路是对的,信息的收集不仅是市场,同时竞争对手也很重要,除了本地的竞争对手,还有外地的,甚至包括外来的!”

    最后“外来的”这三个字宋援朝说的尤其重,他这个外来的指的不是外地省市,而是那些国际饮料巨头,但相比国内的厂家国际方面的信息收集就很困难了,毕竟现在不是信息时代,再加上重重限制,至少在短时间内宋援朝他们只能了解到一些表面的东西。

    笑了笑,宋援朝放缓语气:“其实今天这事虽然你有错,可这种错误也是难免的,更是避免不了的。”

    “三哥,你不用这样安慰我……。”

    “不是安慰你,是实话实说。”宋援朝伸手在沙发扶手上点了点:“我们一分厂的产量有限,至少今年不可能占据整个金陵市场,从这点来说就已经先天不足了。”

    “你想想,在一个本地市场都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开拓周边市场又有什么意义呢?当然了不是说周边市场不重要,前期的工作必须去做,这是为后面的大范围销售打好基础。”

    “此外,目光不要仅限于眼前,要放眼全局,市场上不可能有一种产品进行垄断,这从商业角度来说根本不现实,而且也不可能存在。现在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比重在往后的日子里会越来越重,快速消费品并非技术含量很高的东西,全国上下同行业企业没有1000家也有800家,数不胜数。”

    宋援朝伸出手去,在孙耀良面前画了个圈子:“我们国家有9亿多人口,以人口计算全国的市场有多大?你想过么?就算不说全国,单单说一个地区,我是沪海人,沪海的市场又多大你知道么?相比金陵,沪海才是真正的大城市,人口数量是金陵的好几倍,消费能力也更高。你们销售公司做好准备吧,等明年让大家看看你们的能力,小地方就让给泉林厂又如何?总不能不让人家活吧?一个地方蛋糕几个人分有些困难,可如果这个蛋糕在全国呢?难道还不够分?另外如果以后我们的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