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常务副厂长怎么了?”栗海洋瞥了一眼自己的秘书小陈,淡淡地说道:“有秘书长在冶金厂,都是干活的。”
这话说的一点都没错,小陈为了巴结和讨好他,故意提了这些机关里的风言风语,却没想栗副厂长如此清醒...
#### 二百五十五、风雪中的新芽再发
雪,依旧未停,四合院的屋檐上积雪更厚了,仿佛一层厚重的棉被,覆盖着这片承载着无数故事的老宅。厨房的窗户上,水汽氤氲,透过玻璃,能看见灶火依旧明亮,锅中汤水翻滚,香气浓郁。
林然站在灶台前,手里握着那把熟悉的长柄勺,轻轻搅动着锅中的汤。他的动作依旧缓慢而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只剩下汤水翻滚的声音。
“林师傅,今天的干鲍泡发得差不多了。”小陈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说道。
林然点点头,用勺子舀起一勺汤,轻轻吹了吹,然后送入口中。
“火候还可以,再炖半小时。”他放下勺子,转头看向小雨,“你来试试。”
小雨连忙点头,接过勺子,学着林然的样子搅动汤水。她的动作有些生疏,但眼神中透着认真。
林然看着她,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他知道,这些徒弟已经逐渐掌握了林家菜的精髓,不仅仅是技巧,更是对这道菜的理解和敬畏。
“做菜,不是为了快,而是为了味道。”林然轻声说,“只有用心去做,才能做出真正的味道。”
这时,厨房的门被推开,赵子轩走了进来,手里拎着一个保温桶。
“林然,外面有人找你。”他轻声说道。
林然微微一怔,放下勺子,擦了擦手,跟着赵子轩走了出去。
院子里,一个穿着羽绒服的年轻人正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一个行李箱,脸上带着几分紧张和期待。
“林师傅?”年轻人试探地问。
林然点点头:“你是?”
“我叫李晨阳,是上海烹饪学院的学生。”年轻人自我介绍道,“我看了那部纪录片,被您的故事打动了。我想来四合院学习林家菜,不知道……有没有机会。”
林然打量了他一眼,目光温和而沉静。
“你学过做菜?”
李晨阳点点头:“我在学校学的是中式烹饪,也做过一些传统菜,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看了您的纪录片,我才明白,那是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和敬畏。”
林然沉默了一会儿,缓缓说道:“如果你真的想学,我可以教你。但你要记住,林家菜不是为了炫技,也不是为了赚钱,它是一种传承。”
李晨阳郑重地点头:“我明白。”
林然笑了笑:“好,那你明天早上来吧,从最基础的开始。”
李晨阳激动地点头:“谢谢林师傅!”
林然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泛起一阵暖意。他知道,林家菜的火种,正在悄然蔓延。
#### 二百五十六、风雪中的新火再燃
几天后,李晨阳正式加入了四合院的学徒队伍。
清晨六点,天还没亮,他就已经站在厨房门口,等待林然开门。林然看着他,点了点头:“从今天开始,你先从洗菜、切菜做起。”
李晨阳没有丝毫怨言,认真地完成每一项任务。他动作利落,眼神专注,很快赢得了林然的认可。
“做菜,讲究的是细节。”林然一边示范一边说道,“比如切姜丝,不是随便切几刀就行,而是要均匀、细长,这样才能入味。”
李晨阳认真地记下每一个要点,反复练习,直到林然满意为止。
“你以前学过吗?”林然问他。
李晨阳摇头:“没有,但我愿意学。”
林然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欣赏:“好,有这份心,就够了。”
几天后,李晨阳第一次尝试制作林家菜中最基础的一道??清蒸鲈鱼。
他小心翼翼地处理每一条鲈鱼,去鳞、去内脏、切姜葱,每一个步骤都不敢马虎。
林然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没有指点,只是静静观察。
当清蒸鲈鱼端上桌时,林然夹起一块,轻轻咬了一口。
“味道不错。”他点头,“火候掌握得比前几天好。”
李晨阳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
“但这还不够。”林然继续说道,“真正的林家菜,讲究的是层次感。你今天的清蒸鲈鱼,鱼肉鲜嫩,但调味略显单一。下次,试着加入一点点黄酒,提香。”
李晨阳连连点头,记下这个建议。
林然看着他,心中有些感慨。曾经,他也是这样,从最基础的做起,一点一点地摸索,直到今天。
#### 二百五十七、风雪中的新光再亮
几天后,林然收到了一封来自海外的邮件。
“林师傅,您好!我是温哥华的一位中餐馆老板,看了您的纪录片,深受感动。我想邀请您来加拿大,为我们的厨师团队做一次林家菜的培训。”
林然看完邮件,陷入了沉思。
小雨站在一旁,轻声问:“你打算去吗?”
林然点点头:“如果能有更多人了解林家菜,那是一件好事。”
“可是,你舍得离开四合院吗?”小雨有些担心。
林然笑了笑:“四合院还在,徒弟们也都在。我去几天,就回来。”
小雨点点头,没有再劝。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