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91章 上官老师  四合院之饮食男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乐不得的,这时候穷的连“工艺品”都敢卖了。

    既然就快有新的40火了,56式火箭筒也就成为老40火了,但它存在的意义是非常紧要的。

    轻兵所所长,也就是李学武的便宜老叔就跟他讲过,正因为有了非常宝贵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才会给新武器的研究奠定基础。

    同样的,李学武运作红星厂的渠道,以轻兵所为出口订单主体,将李代桃僵、偷梁换柱、掩人耳目等奇葩理由代工生产的兵器卖给阿特团伙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毕竟谁都不能忽视了李学武提出的合成营设想。

    这不是为了忽悠阿特等人作为广告代言人,将国产特色武器进行改造升级,匹配红星厂的汽车工业,做一场虚伪无力的海市蜃楼骗那些土豪金的钱。

    在谈判桌上,李学武特别向他们七人展示了轻型合成营全套装备和设备,震瞎了他们的狗眼。

    这些贩卖和平的混蛋都不是浪得虚名之辈,很勇敢地在沙盘上与李学武进行了兵棋推演。

    结果就不用说了,输的目瞪狗呆,两眼冒光。

    因为他们的部队遭遇了无人机的袭击,很突然的那种,直接懵逼了。

    无人机是什么鬼?

    7人齐齐抬起头看着李学武,想要个不耍赖的理由。

    李学武并没有做多解释,只是强调了轻型合成营未来会有无人机的配置,打击效果就是他说的那样。

    只能说有些装备过于先进,无法展示

    结果这个采购了5万吨罐头、5000枚煤气罐、一堆国产落后武器装备的杂牌贸易商竟然敢夸下海口。

    红星厂只要能生产无人机,他们就坚定地站在红星厂这一边,甘心做代言人,代货“主播”。

    李学武之所以说这一次的买卖谈亏了,就是这一次展示之后,阿特等人提出了第一单采购权。

    要说别小看了阿特这样的“小商人”呢,越是这样的小商人,越是精明胆大。

    他和其他六名同伙共同提出了每年不少于3000万采购订单量,以换取轻型合成营第一单采购权。

    条件也很简单直白,这支合成营装备会被投放给最需要,也是最快见效的某个区域,以实验实战效果。

    第一单合成营装备必须以低于成本价供应给他们,如果效果显著,随后的订单也不能超过平均订单价值。

    也就是说,阿特团伙用每年的贸易量和合成营后续采购价为筹码,赌他们没有看错李学武的梦想。

    一旦合成营创造出了优秀的价值,那他们会快速地从小卡拉米成长为中规模卡拉米,那可是迈了一大步。

    既然已经谈成了今年2450万,以后每年不少于3000万的采购订单量,为啥高雅琴还说他是隔山打牛呢?

    很简单,阿特他们也不是傻子,协议做了特别期限限制,先进的坦途汽车、新型的武器装备、三种直升飞机等等,要在两年内看得见,并且附录在合成营清单内,能够真正地采购到这样的先进装备,而不是减配。

    无人机当然不可能在期限内,这玩意儿世界上都正在研究,只能做补充要求。

    李学武给了上官琪20年的时间,只要她在20年内研究出无人机,就算她完成任务了。

    同样的,在协议中红星厂也承诺,一旦出售无人机,必须给阿特他们谈判的机会。

    就是不知道二十年后的阿特在哪了。

    隔山打牛打的不是阿特,而是圣塔雅集团和三禾株式会社这两个与红星厂深度技术合作的老狐狸企业。

    红星厂不缺少出口型订单,更不缺少产品倾销地,甚至基础工业产品和较为落后的工业产品也能找到出路,是时候给他们上点压力了。

    ——

    说到压力,其实最近上官琪的压力就挺大的。

    不说如火如荼正在建设的kh-4直升飞机生产线,就只厂里又传来了直升飞机制造厂扩建的好消息。

    红星厂将同法商圣塔雅集团合作引进法国先进的美洲豹运输直升机和云雀武装直升机。

    当然了,上官琪不是恨红星厂发展太快,而是恨自己的项目发展的太慢了。

    秘书长提出的四轴小型无人机研究项目进展缓慢。

    她甚至一度怀疑秘书长是不是搞错了,这种小型无人机的研发方向是错误的,或者说没有足够的能力。

    搞科研的反思没成功的理由无非就两个研判方向,一个是自己错了,一个是时代错了。

    直升飞机制造厂连建三条生产线,投资超过了八百万,可秘书长给无人机项目批了五百万的预算。

    也就是说,20年内,她就算是烧,也得把这500万烧干净了,等同于烧了三分之二直升飞机制造厂。

    20多岁的她有着很深厚的科学研究基础,父兄一大家子人都是搞相关技术的优秀人才。

    可做项目不能凭借上阵父子兵来提振士气,毕竟项目里也不仅仅是他们一家人,还有其他技术大佬呢。

    拿着高工资,享受高待遇,用着新设备,可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对比发展愈加迅速的其他项目组,尤其是直升飞机建设和科研项目同行,深感愧疚和无力。

    几个项目组里都有来自原单位107项目组的同事,大家都在一个厂区,平日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虽然互相不会提及各自的研究领域成果和方向,可厂报上刊登的消息就足以证明谁做的更好,谁选的更好。

    当初她按照李学武的要求,从107项目组里选走了最好的研究员,拿到了最高的科研经费。

    现在不仅被挑剩下的同事给了她压力,就连被她挑选来的研究员也成了她的压力来源。

    她经常会愧疚,觉得不如一边,又对不起另一边。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