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52章律法  诡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斐蓁一旦获取了人望,那么很多事情就顺理成章的理顺了。斐潜在河东所留下的隐患,也就自然而然的被消弭了。这个问题一旦解决,斐潜就可以很放心的在河东地区和曹操一决高下,而没有了后顾之忧。
    
    曹操在关中没有留后手,怕是傻子都不信的。
    
    借这么一个机会,将所有不稳定的因素一次清除,好过断断续续处理不完,即便是还有一些漏网之鱼,也无伤大雅了,至少在未来几年之内,长安三辅是会较为平稳了。
    
    这就是庞统等人的目标。
    
    至此,韦端等骑墙派已经不可能翻盘,除非是掀桌子开打。
    
    可偏偏斐蓁和庞统带着兵马回旋之后,不怕打。
    
    为何剿灭了韦氏庄园后还留着韦端韦康等人性命?
    
    很简单,韦氏庄园之内是大部分韦氏的有生力量,消灭了这些力量之后,韦氏父子就剩个外壳了,什么时候捏碎都成。
    
    至于为什么是韦端……
    
    韦端若是不跳出来,会不会没事?
    
    其实是一样的结局。
    
    就像是窦婴在窦太后死后,必然衰败走向灭亡一样,但凡是和统治者争夺权力的,都要有心理上的这种准备。
    
    华夏自从走向了中央集权这一条不归路之后,就永远不可能再走回头路。
    
    这是华夏民众的选择。
    
    统一的国家,统一的制度,统一的市场。
    
    镌刻在华夏民众基因里面的这种需求,会推动着统治者去完成统一的事业。
    
    而韦端的所作所为,其实一直都是在从中枢之处偷取权利,却不尽其义务。
    
    清流就像是后世的公蜘。
    
    清流有什么特点?
    
    不干事。凡是清流,就没有具体做什么事的。毕竟只要不做事,就不会犯错,不犯错就可以死命的怼那些做事的人。因为只要做事就会有错,做事的人也永远都不知道清流会从哪个角度找出什么错来。
    
    永远不满当下,言必称古。三代历史大多失传,毕竟那个时候也没有史官这个玩意,而春秋战国之时孔子渲染的三代之治,更像是孔子本人的臆想,是脑补出来的完美政治体制。毕竟孔老夫子他提出了问题,他也想要解决问题,可是受限于历史局限性,他也无法解决,只能像是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道教也编了一个东方长乐公园……咳咳,东方长乐世界一样。
    
    公蜘也一样,不干事,不满足现实,私心重,不同的是,清流是比对三代之治,而公蜘则是比对洋大人。因为在某些时间段,华夏有墙遮挡了一些苍蝇蚊子,也挡住了看洋人的窗口,公蜘自然有市场,结果后来信息爆炸,互联网可以穿墙了,然后一看……
    
    嚯!
    
    公蜘和清流一样,他们效忠的绝不是应该效忠的政府和国民,而是他们自己,他们维护的绝不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是自己的私人利益。
    
    清流是幸运的,因为在华夏古代,百姓是睁眼瞎是文盲,所以多数都是以为读书人说的就是对的,公蜘的不幸就在于后世的民众可以睁眼看世界,一对比之下,公蜘的谎言太容易被拆穿了。
    
    所以公蜘就在不断的推动愚民策略,重新让民众闭上眼,封上嘴,就连文字都要以***来代替,用五彩斑斓的物质来物化女性,再以被物化的女性扭腰摆臀来吸引男性,尽可能让所有人都不思考,没空思考,懒得思考,进而形成一个个的闭环,一处处的茧房。
    
    斐潜需要让大汉走出去,那么就必须打破清流这个荆棘脚链。
    
    什么恩怨,什么罪名,都是表象,本质上是政治层面上的斗争……
    
    之前忍着,是因为和山东还没有彻底决裂,而现在不忍了,是因为战事已经推动到了这个局面上,不需要再忍了。
    
    或许也是冥冥之中注定,原本表示民议很重要,清流有好人的郑玄,这个坚持要让斐潜接受监督,接受民谏才为青龙寺带盐的汉代大儒,也在这个时间点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