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5章 【江南米贵】  我们是文官集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竟如雪片一样,全进了京。
    在这场闹剧般的轩然大波中,申时行一直冷眼旁观,只是他也未曾料到,事情发酵会如此之快,甚至超过他的想象。门客依旧是那些门客,只这次,就再听不到上次那样的争论了,似乎大家都冷静了许多。
    “申老,上次本地士绅联合署名的减赋疏,看来……”
    这门客省略的话,申时行心头明白,上疏为苏州减赋,多半是没成。“或许当下,也并非最佳时机吧。”
    “如今冷静下来一想,魏进忠今日所搞的一切,为什么百姓会如此踊跃向他交粮?晚生以为,根子还是在重赋。晚生有算过一笔账,假如不计耗羡,百姓只缴纳正赋,能不能养活自己?”
    “哦?你说来听听,”申时行顿时有了兴趣。
    “就以太湖周边计,苏松常嘉湖五府,为稻米主要产地,虽然时常有天灾影响,但影响仅限于财政运转,实际稻米产量,未必会剧烈减产。原因很简单,就是新农具的推广,让精耕细作更甚以前。”
    “比如铁塔,比如耘爪、耘耥,再比如水车,还有农田施肥之术等等,所以用地、养地、施肥相结合,还是能保证粮食稳定增产。当然,土地还有腴廋之分,就举常稔来说,一般夫妻二人可种二十五亩,稍勤者可致三十亩,每亩收三石者不论,只说收二石五斗,每岁可得米七八十石,假设取租一石六七斗,剩下不足三十石一年,紧巴点倒是也够一个家庭一年嚼用……”
    “但这毕竟是诸多先决条件加持下的算法,况且生活中不可能只有米粮,三十石是含了衣食住行的所有。正常年景,堪堪敉平几无结余,更不说不正常的年景。所以,就算只缴正赋,然后靠土地要养活一家人,也得花相当大的力气才行。”
    “照你的说法,那魏进忠所作所为,其意义何在?”
    “真正意义不在蠲免,而在能省出至少一丁的劳力,去从事女红纺织等旁业。”
    “唉,明白了……”申时行叹道。
    “虽然朝廷下旨不许改稻为桑,一般家庭的种桑养蚕,根本无需改稻,隙地田垄种植就行,缫丝、调丝、加捻、纺织,这些老人、孩子、女人都能完成。”
    “另外,魏进忠还凭一己之力,就让江南丝贵……”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