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1、草芥之性  骑砍三国之御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了摸鸿翼刀:“却是再也用不了其他了。”

    唔,王政点了点头,这只能归咎于系统的影响。

    说起来,吴胜升阶后变化的确很大,不仅白得一把宝刀,力气身体都有变化,甚至...好像还无师自通了什么刀法一般。

    这小子明明和他一样,从没有经过什么名师指点,以及任何武艺上的系统学习,一身本领大部分是沙场实战所得,可今日切磋之时,虽然看不出有什么明显的招式,但王政的确感觉到了,吴胜的攻击答非从前,也和他再不相同了。

    若说他临敌时是临机应变,随心所欲,那吴胜此时的刀法,已是有了章法。

    五阶兵的好处这么多....看来还得多生几个啊。

    就是这经验...想到那个刺眼的问号,王政心里既有忐忑,更有肉痛。

    这会不会代表升级每一个四阶兵的经验都有高有低,全是随机啊?

    这时,院外响起了脚步声。

    不久之后,一个亲卫进来躬身报告:“将军,昌豨已至大堂恭候。”

    ......

    说起来,虽来开阳已有些时日了,可这座城池的中心,这座代表了琅琊郡最高统治的郡府,昌豨亦是第一次踏足。

    走进府门时,因为心情激动之下,甚至脚步都有些踉跄。

    无他,因为于禁遣人来通传时,曾明示于昌豨,王政是因吕布之故,匆匆从扬州折返彭城,却又为在彭城不过停留一晚,便五百里赶急,星夜急驰之下,竟在两日之内赶回了开阳。

    为的,便是早日见他昌豨一面!

    这让亦是一方巨擘的昌豨难免大生感慨。

    王政何许人也?

    坐拥三郡之地,麾下数万虎贲的少年雄主啊!

    竟这般礼遇于他?

    虽然至今未曾逢面,可昌豨对王政,却是一直颇为钦佩。

    因为王政自起事以来,所活动的范围,无论青州齐郡,还是徐州的琅琊,彭城,离昌豨的大本营泰山都相隔不远。

    也恰恰是因为王政亦是和他,和于禁一样的草芥出身,不,若论出身之卑微,可能还甚于他二人!

    所以从对方攻克临淄开始,昌豨就一直在暗中留心,关注对方。

    若说克临淄这汉之五都,只是让他对这少年人高看一眼的话,那对方打下彭城,就着实不得不让昌豨刮目相看了。

    昌豨亦曾多次侵饶过彭城,可谓十分清楚此雄关的坚固,难啃程度。

    而其后王政主动出兵北上,不过月旬便攻破郡治奉高,更迅速占领泰山郡全境的时候,作为泰山人的昌豨不仅没有生出敌视之心,反而彻底被其折服了。

    正因为他是本地人,才更清楚这件事情的难度之大,以及王政不但占了泰山,其过程还似乎很是轻松顺利的背后,所代表的能耐!

    那是这个少年雄主的英武,更是其麾下将士的能战!

    正是因为王政之前种种事迹带来的印象分本就极高,所以当昌豨看到于禁这个故旧好友亲自来说降时,大惊之下,亦是迅速便有了决断。

    他极为了解于禁其人心性能力的!

    王政若不是明主,于禁怎会诚信投靠?甚至要为其说降自家?

    尤其是于禁另投王政,可还是冒着家小株连的风险,背叛曹操的啊!

    这番感慨,惊诧,乃至于难以置信,成了压倒昌豨所有犹豫、徘徊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这一次,王政这位名义上又特地不辞辛劳,从彭城主动来见他这位降将,这般折节下士,再次让心高气傲的昌豨,好感度直接拉满了。

    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自吕布败亡后,昌豨与臧霸、孙观、吴敦、尹礼等人一起归降曹操。然而,与其它四人或是全心效忠,或是阳奉阴违曹操不同,昌豨却始终反复无常,创造了四降三叛的骄人成绩,这等不安分以及不走寻常路,直到最后一次,碰见老熟人于禁后,终于彻底安静下来了。

    关键是曹操听闻后的态度很是有趣。

    是时太祖军淳于,闻而叹曰:“豨降不诣吾而归禁,岂非命耶!”益重禁。

    首先从后面的“益重禁”来看,说明曹操不仅是认可于禁的做法的,甚至是颇为赞赏,提倡的。

    但是从曹操的这段话而言,对于昌豨这样一个反复无常的贼寇之死,曹操也是真的感到遗憾乃至惋惜的。

    这说明昌豨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因为按历史来看,面对非“士”的黔首时,只有对方体现了价值,展示了才能,魏武帝才会展露难得的宽宏。

    当然,另一方面来说,曹操对昌豨都这般宽宏了,为什么他却依旧以怨报德,总是找个机会就要背刺?

    后人分析,有两个可能性。

    一,便是出身。

    草芥出身之人,若是成就功业之后,反而会以自己的卑微起点得意洋洋,更因此对那种承袭前辈余荫的官二代,富二代不太瞧得上眼。

    典型代表便是朱元璋。

    洪武帝登顶至尊之后,臣子想要美饰其祖先出身,给他找了个名人朱熹做祖宗,朱元璋直接翻了个白眼。

    俺这等出身能得天下,恰恰是最有利的证明,我朱重八就是“天命所归”!

    都牛笔炸了,还需要粉饰什么?

    甚至张嘴闭嘴“予本淮右布衣”,深怕人不知道他曾经是个农民一样。

    而且同样是吴王,同样在南方起家,朱元璋对孙权这位前辈的评价就委实不太给面子了。

    钟山上有云气,浮浮冉冉,红紫间之,人言王气,龙蜕藏焉。

    高皇帝与刘诚意、徐中山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