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5章 图雅的改革,贲门失驰治疗  我的医术能加经验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r/>    那种心理落差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

    “我就选杨青主任这一组吧!”

    杜冷并没有征询这一组的组长杨主任是否会同意。

    直接选了这一组后,他充满自信,无需询问杨青的意见。对方不但会接受他,而且应该感到特别高兴。

    周灿在普外规培也有一个多月了,对于科室内各小组略有了解。

    杨青主任在普外科的诸多主任医师中,实力极为强大,无论学术还是手术能力,都能稳居前三。

    论综合实力,杨青这个小组是普外科最强的一个组。

    杜冷只是随意扫了一眼那份小组名单,便选择加入杨青所在的小组。说明他来之前,已经对普外科的各个小组实力有所了解。

    “欢迎杜医生加入本组!欢迎!”

    杨青是一位五十岁出头的‘年轻主任’医师。

    对于图雅的绝大多数医生来说,四十五岁评上主任医师绝对是祖坟冒青烟。五十五岁以前评上主任医师,仍然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超过五十五岁还没评上,那个压力就大了。

    因为男医生多数都是六十岁退休,少数专家,教授可以延迟到65岁退休。

    杨青主任才五十多岁便有了这么强的实力,将来有很大希望争夺科室领头人的位子。

    在个人简介里,杨青主任的专攻领域是胰腺、乳腺这两大外科领域。

    算是众多主任医师里面为数不多,同时主攻两大领域的人。

    杜冷快步走了过去,与杨青握手。

    在科室即将改革的节骨眼上,能有一位这么优秀的人才加入本组,杨青与组内成员都感到十分高兴。

    不说别的,光是冲着杜冷一年能够产出四五篇SCI级别的论文,就足以让他受到热捧了。

    图雅普外科去年一年的SCI论文是38篇。

    那么多个主任、副主任医师,总共才发表了38篇SCI论文,可见其中的难度有多大。

    很多主任医师可能一年都产不出一篇SCI级别的医学论文。

    杜冷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便能发篇好几篇SCI论文,学术方面的实力之强,在整个图雅都是鹤立鸡群般的存在。

    这也是他最大的优势与亮点。

    “大家以治疗组为单位,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竞争。包括门急诊的诊断正确率,组内住院病人的住院时长,治愈率,满意率,事故率,死亡率等多个综合维度进行评分。排名靠前者,到时候会有机会组建亚科室。”

    科室主任夏怀安公布了竞争规则。

    住院时长是评判医疗组诊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只有快速精准的查明病因,并且迅速安排手术,然后确保手术成功,以及术后的护理、用药都很到位,病人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出院。

    反之,手术做得不好,或者用药不准确,甚至出现误诊,都有可能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

    “夏主任,接诊病人的数量与种类都是由组内的坐诊医师决定的。有的组接诊的病人数量会更多,类型比较单一,这会占有很大优势。对于竞争肯定是一种不公平。”

    有人提出抗议。

    傻子都知道,本组只要有一位名医,就能占很大优势。

    因为很多病人挂号都是奔着名医来的。

    比如杨青擅长治疗胰腺,乳腺方面的疾病,找他看病的人大多数都是这两类。

    “没什么不公平的。这次竞争就是要分辨出各个小组在哪些领域的诊治很出色。然后推出最强的小组建设相应的亚科室。以后,那个小组的医生只需把全部精力都用于钻研这个领域的疾病诊治上面,可以让科室的竞争力变得更强。”

    普外科的病例本来就很杂。

    这次提出的全面建设多个亚科室的目的,看似把整个普外科肢解掉。

    实际上却是提出一个新宗旨,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把科室予以细分,既利于病人精准挂号求诊,也利于医生们治疗擅长的疾病领域。

    “不用担心竞争不公平。哪怕你们某个小组这一个月只接诊了一位病人,但是把那位病人治好了,也是有机会胜出的。这次的评比,不但看数量,还看质量。”

    夏怀安这么一说,大家心安了不少。

    每个治疗组都有自己的特色,大家对己方的实力充满信心。

    “还有,如果你们觉得自己的小组实力不够,也可以主动申请加入到其它强大的小组。总之,竞争的目的就是优胜劣汰,让强者变得更强。鞭策实力弱的医生,混日子的医生进步。不进步就有可能被淘汰。”

    剑锋直指那些混日子的医生。

    包括其中一些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都不乏混日子的人。

    很多医生升到副高、正高以后,就觉得人生圆满了,也不想再那么拼了。

    开始各种躺平。

    医院的诊疗效率也是直线下降。

    这次改革,就是要让那些混日子的人无所遁形。

    这无疑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医院管理层对这次试行改革非常谨慎,仅在普外科试点。如果成功,再向各个科室推进。

    相当于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把那些混日子的临床医生剔除掉。

    要是一上来就对所有混日子的医生下手,他们联合起来抗议,就会导致改革很难继续推行。

    医院不是某一个人的医院,而是一个较为民主的单位。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