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进的,除非朝廷态度十分强硬。
大昭寺有狗子在,他必然能护住大家的安全。
众人之所以要对赵小山动粗只因为他只顾自己死活,没管他们,现在听他说大昭寺愿意收留,心更加动摇了。
若要逃走便给二两的银子,他们一家六口人,就是十二两,去大昭寺躲着吃糠野菜,十二两银子能花两年。
两年的时间太后和皇帝还分不出个胜负么?兴许新帝就赢了呢。
就算不赢,两年过去了皇后一党也会忘了他们吧。
想到这,不少人神情变换,低下头和家里人交换一下意见,决定今天适可而止,不要做的太过。
赵小山的恩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万一他有了从龙之功,今日太过他日必遭报复。
看赵小山的长相就知道他不是个心胸宽阔的,今天逼得太紧,以后指不定怎么记仇呢。
“来庆,我们也不是非要和你们对着干,就是看你们都逃走了,大家着急害怕。既然山子说给钱,那我们就逃。”
有人带头,剩下的就好办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啊,说到底俺们也不是想为难山子你俩,只是想要逃难得有钱才行,眼瞅着秋天的玉米就要下来了,俺们是等还是不等,都是为了活命啊。”
“是啊,山子的好俺们不是不记得,只不过这次事发突然一时迷了心罢了。”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风向立时就变了,倒弄得赵来振和他两个儿子孤立无援尴尬起来。
赵来振看族人们为了几两银子折腰,恨得牙痒痒。
见儿子倒在地上人事不知,更加心疼。
“来振,大哥提醒你一句,你莫要想着拿我和山子给朝廷做投名状,说到底咱们都姓赵,打断骨头连着筋,我们倒了你能捞到什么好?说不定下一个杀的就是你。”
“你儿子糊涂,你可别跟着犯糊涂,山子能力有限,实在没法带走那么多人,他已经给你们安排好了退路,你们要惜命的就快点收拾收拾东西去大昭寺避避难。看在同族的份上,山子还能给你们一笔钱。”
若无事发生,那钱可是白拿的,顶一年多工钱了。
这好事上哪找去。
赵来振被说的脸红一阵白一阵,心中翻江倒海,脸色变来变去,犹豫了半晌,到底扛起昏迷的儿子,走了出去。
赵小山见状,悄悄松了一口气。
缺了这么个挑事精,其他人的抵触情绪也慢慢平复下来。
问了赵小山何时发钱,态度又变回了原来的恭敬。
赵小山留在最后本就是要做好善后扫尾工作,既然真相大白了,也不磨蹭,决定当下就发钱。
赵小山的家门口排起了长队,家家户户倾巢出动,过来领钱。
一人二两,不是小数目,有的一家八九口人,一起领了十几两银子。
他们从没见过这么多钱,接到手时简直不敢相信,笑的见牙不见眼,刚才嚣张发狠的神态早久消失不见,弯着腰嘴里不住的道着谢,像刚才的一切没发生过一般。
朱丰收记账,赵来庆赵小山一个数钱一个发钱,三人分工配合,忙活了一个时辰便全部发完,村里还剩下二百多人,一共发出去近五百两银子。
家里的钱他已经分成了若干份,一份给了赵来福刘氏,一份给了赵娇娘,一份给了二黑子,剩下的都在他这里。
除了手里的活钱,他将其中大头换成了几锭金子,偷偷藏在了院中水井的内壁上,除非特意去翻找,否则很难被人发现。
五百两钱数量虽多,但对赵小山来说并未到伤筋动骨的程度。但他还是一边发钱一边露出肉痛的表情,让人看到他的不舍。
拿到了钱,不少人急忙回了家收拾行囊,他们决定将妻儿老人送到大昭寺去躲灾,自己还留在村里。
毕竟地里的庄稼马上要成了,全都扔了那就太可惜了。
赵小山家是村里最大的地主,他家除了几块菜地,剩下全都种了玉米,按照往年的价格,这么多玉米也能卖上二三百两银子。
他本打算将地里的收成赠送给不走的族人,但今天他被族人的态度伤到了。
什么族人不族人的,都是利益至上,有好事了都是赵家人,没好事了直接翻脸不认人。
经此一事,他也算成长了,决定以后就过好自己的日子,再也不能当圣母。
有鉴于此,他决定将地里的玉米收割权赠送给大昭寺的狗子。
狗子他们这些方外之人也要吃喝拉撒,寺里的庙产虽多,架不住吃饭的嘴也多。
这些玉米送过去,还能缓解一下大昭寺的粮食危机。
到了第二天早晨,不少人开始拖家带口的向五花山那边的大昭寺出发。
还有的人家不打算走,但为安全计,他们决定在自家房子里抠一个地窖,万一官兵真来了,还可以躲进地窖里保命。
赵小山昨晚忙到很晚,现在村里的问题解决完,他也该快点跑路了。
作坊里还有不少原材料和没运走的成品,他也打算一起送给大昭寺了。
这次逃难充满了未知,他不知道下次回来是什么时候,趁着还在这,赵小山特意去了一趟大昭寺见了陈狗子。
狗子的师父去年就没了,圆寂前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