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sp; 至于以后,信里也没说。
二黑子不能回来,作坊的大管事位置便空了下来,赵小山顶住压力将三旺提了上来,成为了两作坊的第一管事。
这一任命,让作坊里很多人十分不满,尤其是一些年龄大资历也长的。
毕竟三旺的年龄还是太小了,过了年才将满十七岁。
这样的毛孩子要领导一帮大老爷们,确实显得过于单薄了。
但赵小山力排众议,谁的劝说也不听。
那些中层管事确实能干,资历老年龄大说话有分量,可他赵小山的第一管事要的不是别的,第一是要忠心,第二是要有文化。
三旺是最早一批跟着程理学习的,不仅聪明而且灵活,经过这几年的历练也越发沉稳,有时候说话做事甚至比二黑子还要谨慎,两个作坊上上下下没有人说过他的错处,除了年龄这一块。
最重要的事,三旺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始终将他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的大哥大旺奸懒馋滑不是干活的好料,他都坚决剔除不用,就冲这一点,他也要给三旺以应有的信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将人事全都安排好后,赵小山便着手开始进货准备生产,然而这次进货他发现几乎所有的原材料的价格都涨了。
“李掌柜,这粟米价格怎么涨了这么多,我年前来拿货还是六文,现在怎么涨到了十文?”
“小赵老板你有所不知,这也不是我想涨价啊,实在是闽南前段时间大旱,又闹了蝗灾,江南的好多粮食都被调去闽南了,咱们这的价格也受了些影响。”
李掌柜没说的是,自新皇登基后赋税又重了三成,老百姓种地成本又高了,这粮价自然也要贵的。
自从田渤倒台后,赵小山便窝在家里享受起了家庭的温暖,已经许久没有打听外面的事了,真没想到,闽南那边竟然遭了灾。
“大旱?什么时候的事?之前怎么没听说?”
李掌柜一拍大腿,“唉,这事我也是年前才知道的,听说去年冬开始就旱,没下几滴雨,到了今年更是颗粒无收,后来又起了蝗虫,听说那边老惨了,死了好多的人,但那边当官的没报,给瞒下来了,直到最近有人到京城告状大家才了解。”
赵小山惊了,“为什么瞒下来?这么大的事怎么能瞒?”
“这谁知道呢,听说和上面有关。”李掌柜手指了指天,声音压的极低。
“陛下去年才登基,正是新帝元年,谁敢在这个时候触霉头。”
就为了给新帝面子,百姓的性命就不顾了么。
赵小山十分气愤!
“李掌柜,那现在陛下也知道了那边的情况了,闽南的情况如何了?朝廷有什么赈灾的举措么?”
李掌柜摇了摇头,“这我就不知道了,我也是看粮食涨价了才问了几句,具体的也不太清楚。”
从粮铺出来后,赵小山心事重重。
陛下登基后昏招频频,底层老百姓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现在闽南闹灾,可以想见那里百姓的日子有多么难熬。
不管是盛世亦或乱世,受苦受穷的永远都是老百姓。
当天下午,赵小山没回赵家村,而是去荣河找到了马恭回。
马恭回虽然天赋高,但起步太晚,他的大儒师傅便对他十分严格,过年一共才放了三天假,哪怕他媳妇儿李小翠生孩子才给了一天假期,他已经很久没回赵家村了。
当赵小山问起闽南灾情时,马恭回也是长叹一声,“这事其实在年前就传的到处都是了,但听说京城的大小官员没人敢和陛下说,直到过完年开了印才汇报,就是怕陛
“听我老师说,朝廷没钱,赈灾的粮食还是从江南调过去的,有的粮商趁机囤积涨价,现在闽南有的地方隐隐已有民乱的迹象了。”
“若是朝廷赈灾不利,闽南一定会乱,那里离江南近,恐会影响到今年的春耕。山子,若你手里银钱凑手,趁着现在也囤一些吧。”
赵小山十分赞同的点了点头,决定马上回去取钱,囤粮。
“唉,等等,那个,山子啊,嗯,就是你能不能再借我点?”马恭回说这话时一脸“羞涩”,像是十分难以启齿。
“小翠争气,年前刚添了一个大胖小子,现在还没出月子呢,我手里虽然有些积蓄,但也不多,我怕爹娘预备不足,打算先从你借点。”
“也不用多,就一二百两就行。”
赵小山撅了撅嘴,这家伙,一二百两说的像是一二两一样。
马恭回家里小有积蓄,很少张嘴借钱,这还是他第一次张嘴,没道理他不借。
“没问题,不过你买了粮食放在哪?你现在住的院子还是租的吧,若要囤粮能放的下么?”
这倒也是个问题。
马恭回想了想最后决定也不借钱了,让赵小山买粮时直接将他的那份一起买了,就放在李安家的老宅里。
若没有需要就直接卖给赵小山的作坊,有需要了他们再回村子不迟。
“行,就这么办了,钱我也不要你的了,你媳妇儿生孩子虽然我娘她们来了,但我还没过来给侄子送见面礼,买的粮食就当给他的奶水钱了。”
马恭回连连摇头,“这哪行,不用不用,一码是一码,该多少钱多少钱。”
“行了行了,我还要回去筹钱买粮,有什么消息你尽快通知我。”
赵小山不想继续和他掰扯,借口疾步走了出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