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8章 周彻要和亲  从放牛娃开始的古代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蒙族人作战迅猛攻其不备,打了大梁一个措手不及,迅速攻破了大梁几个城池。
    大梁如何能应付的了两面作战,那边同意和大景和谈,这边又同蒙族人求和,并开出了极诱人的条件:开放双边榷场,允许蒙族人来此贸易,此外,大梁还会赔付给蒙族人三千匹战马、两万匹布帛。
    蒙族人是过惯了穷日子的,一听有三千匹战马和两万匹布帛,顿时一喜,急忙就要答应,还是何言昌劝言:不能如此便宜了大梁,多多的要,他们为了不两边作战,定然同意。
    于是蒙人小王子乌力吉又增加了新条件:再加三千斤茶叶五千斤棉花和五百个好女。
    大梁气极,为了尽快摆脱蒙族人的军事威胁,然后全力应付大景的和谈,大梁全都咬牙同意了。
    为了稳住北边边防,大梁尽可能快的筹集了这些物质送给了蒙族人。
    乌力吉简直要乐开了花,若不是他们实在人少,很难长时间占领这几个城池,他是真舍不得走,这五百个好女一送过来他真想原地升天。
    万万没想到,就凭何言昌一张嘴,他们又多得了这么多东西,简直太神奇了。
    于是听闻他还想带队去并州城谈判时欣然同意了,万一还能有好东西呢,反正他们也不损失什么。
    就这样,何言昌领着一队蒙族人来到了并州城。
    “爹,蒙族人虽然暂时统一了,但这大汗年迈,手底下还有十多个儿子,这些儿子各个厉害,谁都不服谁,我们完全不需要担心蒙族人发展壮大。
    而且我们和蒙族人直接联系,可以让大梁大燕他们始终处于两面夹击的状态,让他们以后都不敢再轻举妄动。”
    何正遒听儿子如此说,心里的愤怒终于消了些,但想到他消失这么久,一回来就给他送了这么大一份礼,顿时又气的要死。
    “你这小儿,刚说的好听,你焉知是你在利用他们,不是他们在利用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咱们扶持蒙族人,无异于与虎谋皮。”
    “再者,这四小城本是我们的领地,如何能变成中立的小城?这怎么行?”
    何言昌急急解释道:“爹,你说咱们占领了,可能守住么?北方边境这么长,孙大将军又要马上领兵回西北,到时候你从哪调拨更多的兵力驻扎?你能守住一时,能一直守么?
    那里胡人统治了几十年,势力根深蒂固,不若我们先退一步变成中立城,慢慢渗透,待时机成熟再彻底拿下?
    最重要的是,胡人之所以打仗厉害是因为他们的骑兵数量比我们的多,可我们大景战马太少,想有骑兵没有战马不行。
    现在有了中立城,我们就可以直接和蒙族人贸易战马,就打破了胡人对战马的封锁,这不好么?”
    而且,只要变成中立城,他相信自己绝对可以在城内建立自己的势力。
    “你说大梁腹背受敌两边作战,咱们大景也同样啊,闽南的邢大可还一直在虎视眈眈呢,我们需要尽快解决大梁对大景的威胁。
    爹,儿子岂能害你,还请你相信儿子一次,这次儿子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中立城成立后蒙族人一定会来这和大景贸易,他的商路会进一步扩大,乌力吉不是刚得了大梁不少好东西么,看着吧,这些东西到时候都会是他的。
    另外,蒙族人有了中立城的诱惑,绝对不会允许大梁轻举妄动撕毁和大景的合约,那样的话大梁和大燕便始终处于蒙族人的军事威胁下,大景便有机会休养生息,至少十年没有兵乱。
    而且,如刚才他同老爹说的,无需担忧蒙族人壮大,大汗这么多儿子,只要扶持三四个都够他们乱成一锅粥了。
    这样的话,胜利者便是稳坐如山的大景朝。
    何言昌将道理细细的掰开揉碎,英国公和何正遒却还是犹豫不决。
    不甘心啊,这次北伐好不容易取得几个城池,凭什么要拱手让回去。
    他们手里有火炮,还怕他们大梁,大不了再打一仗罢了。
    两人拿不定主意时,倒是一旁的周彻拍板做了决定:就按何言昌所说的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周彻:怪不得何言昌会成为赵小山的朋友,两人都不是啥好人。
    不过他不喜欢好人,就喜欢这种蔫坏的。
    这何言昌简直瞌睡来了递枕头,中立城的成立,不就是为他准备的么。
    战事结束了,若朝廷没有明确的旨意,他马上就要回西北了,那他冒险来北地这一趟岂不是没了意义?
    但现在这里有了四个中立城,无主的中立城……
    而他,手里有火炮!
    无主的城也会很快变成他周彻的。
    很快三天过去了,双方经过一番慎重思考,最终都同意了蒙族使团的建议:四小城成为中立城。
    城内现有的居民可留可退,胡人汉人各出二百人组成一支巡逻队对城内治安进行维系,并组织城内榷场贸易收取税收,双方轮流对城内进行管理。
    蒙族人可前来贸易,大梁大燕不可对其收取过往税费。
    大梁使团气的鼻孔喷火,表示同意这个建议,但他们有一个条件:他们要和大景和亲!他们要迎娶大景公主。
    听到这话,周彻看了一旁的李伯玉一眼,狠狠松了口气:幸亏将妹妹早早嫁出去了,不然绝对会成为皇室的牺牲品。
    众所周知,大景的元康帝才三十多岁,最大的女儿不到十五,还没到成亲的年纪。
    他的妹妹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