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口之家及以上家庭,每年收入低于五百两的,每年每人缴纳十两。”
“第七等,富裕家庭,三口之家及以上家庭,每年收入低于一千两的,每年每人缴纳三十两。”
“第八等,富人家庭,三口之家及以上家庭,每年收入低于三千两的,每年每人缴纳一百两。”
“第九等,巨资家庭,三口之家及以上家庭,每年收入低于五千两的,每年每人缴纳三百两。”
“第十等,巨富家庭,三口之家及以上家庭,每年收入低于一万两的,每年每人缴纳五百两。”
“第十一等,超富家庭,两口之家及以上家庭,每年收入高于一万两及以上者,缴纳家庭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十。”
“这便是现在的丁银,而这一些丁银,全部都和田税,一起上缴国库。”
“每三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并且,每一年,各州县,都必须要上报登记每一个家庭户口的准确数量。”
“去世销户,出生建户。”
“这件事情,朕也会派锦衣卫暗中探查,一旦有官员漏报、瞒报、谎报,偷奸耍滑者,夷三族。”
“夏原吉,这件事情,你来制定方案,可以按照家庭平均收入来算,例如第一等的家庭困难者,三口之家总收入年收入少于二十两。”
“那么,他们一家如若只有两口子,收入少于十三两三钱的,就直接划入困难家庭。”
“以此类推。”
“不管年纪多大,只要是出生的孩子,都是计入范围。”
“人口多的家庭,允许分户。”
“分户,必须要已经成婚,否则,无法分户。”
“男子成婚,可分与父母分户。”
朱标说了一大通,就是想要收钱,而且,是收富人的钱,大肆敛财。
富人在整个大明王朝来说,不算多,但是,他们钱多。
只要有一万户,那么,朱标每年最少都能够收几百万两银子,而整个天下,富商何止一万户。
这一些富商,地主家庭,绝不在少数,而用他们的钱,去补贴贫困家庭,那么,百姓也能够拥有更多的银子度日。
朱标自己治国,内心自然非常清楚,在整个大明王朝来说,那一些会做手工活的工匠,普通的工匠,一年大概收入平均在10——20两左右。
而皇家的工匠,一年最少是二十两往上,这一点,朱标还是知晓的。
当然,参军的士卒,就更多了。
现在大明王朝正规军,朱标之前统计过,总共一百十八万人。
加上屯田兵等,共计两百一十三万人。
屯田兵每月俸银,都是由他们自己屯田所得之中所出,所以,并不需要另外支出。
他们的月俸,都是由于卫所统一发放,屯田之后,每年的收入,足够养活整个卫所的兵员。
而正规军,每年俸银十五两到五十两之间,这是包括他们的武器装备置换、维护所需要的开销。
没有人愿意穿着破铠甲出战,这可是自己最后一道防线,你的刀钝了,你去上战场,只是找死。
当然,他们出征,还有俸禄,如若是大军出征的,每个月能够得到四斗五升,支付行军粮饷。
这和俸禄不冲突,你可以两者皆得,原本你可能俸禄是十五两,但是,你出征了,打了一年,那么,你还活着,俸禄可能就变的更多。
各军居有月粮,出有行粮,也就相当于,安心上班,也有钱,出征每天都给钱,按月结算。
至于那一些百姓,朱标也会提高他们的收入。
接下来,朱标会大量开始展开工业化,百姓的就业也变得更多了,赚的银子,也就更多了。
到时候,普通工人的收入,也就会变得更高。
朱标搬回来那么多的厂子,足够全国所有人都进去上班。
“微臣遵旨。”
夏原吉拱了拱手,这是在收富人的钱,这一点,他算是看明白了。
朱标是准备取富养农,给那一些家庭贫穷的百姓,有一点生活保障。
这样一来,大明王朝的百姓,饿死的百姓,会越来越少。
因为他们有朝廷的补贴,哪怕买不起好吃好喝的,靠这一些补贴,也不至于饿死。
这对于整个大明王朝的贫困百姓来说,确实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而在场的文武百官,一个个都哑火了,想说也不敢说,这光收他们的田税,都比以往多了数十倍,甚至百倍。
现在,还要让他们交人丁税,这简直让人没活了,一个个苦着脸,却不敢怒也不敢言。
朱标可不是他们随意揉捏都存在,不可能是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要是胆敢多说一句,直接就拉去下诏狱。
这一点,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