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简单。”陈珠珠掏出包里随身携带的纸笔,写了一个电话号码,递给黄龙,“打这个电话,说找陈珠珠就行。”
“你,你是,陈珠珠?”黄龙看了看纸上写着的一串数字,珍儿重之地放进口袋,“行,我记住了,其实也不用那么麻烦。
五天后,我的藤椅厂就开张了,到时候你可以来镇上看看,实地考察一下值不值得投资。”
“真的?那我一定来。”陈珠珠高兴坏了,“我不集资,我选择借贷。”
“可以。”
黄龙感觉眼前的女人太好忽悠,刚才被沈晨鸣威胁的心里不快已经烟消云散,跟她攀谈起来。
这些年他去过很多地方,闲聊的话题很多,都是陈珠珠没听说过的,逗得她开心不已。
两人聊了差不多四十多分钟才分开。
黄龙觉得这女人很好骗,随便几句话就逗得开怀大笑,这种人没什么城府,很容易弄到手。
但他的目的是搞钱,女人可有可无。
陈珠珠觉得自己今天运气不错,得了个投资机会。进信用社将钱存了活期,五天后要是投资给藤椅厂,也方便取出来。
跟陈珠珠分别,回到自己租下的仓库,黄龙开始布置。昨天已经打过电话了,今天下午会来人,还会来货。
他得做好接待的准备。
他们村的确是家家户户都做藤椅,只是他家没做,他父母身体不好,常年生病吃药。他爱赌,欠了一屁股债。
媳妇跟人跑了,给他留下一儿一女。两个孩子都在读书,爸妈勉强照顾着。
这些年跟人出去跑生意,认识不少人,找了个以前认识的,让他安排了人和货。
等人到了,就让之前登记的人来上班。
两天后,藤椅厂初步开张,交了一千块钱集资的十多个人被安排在厂里当学徒。
材料来了不少,师傅就三个人,一个教做藤椅的骨架,两个教怎么编制藤椅。
杨开凤的女儿也去了,这几天高兴的脸上的笑容压都压不住,哪怕是学徒,一个月只有十块钱工资,那也仿佛天上掉馅饼砸她头上。
“哈!现在还觉得一千块钱不值得掏吗?我孩子已经在学技术了。真要学会,以后就算藤椅厂倒闭了也没关系,可以自己开店,有手艺,怎么都饿不死。”
“是,这话对,一千块钱拿出去能学到手艺,也不亏,就当是拜师了。”
杨开凤沾沾自喜:“那一千块是要还回来的,人家老板不要拜师钱,只是借着周转一下而已。
我就看不惯那些小心翼翼的人,想要人家的手艺,又不想舍弃钱财,天下哪儿有这么美的事?该舍弃时就得舍弃。”
于娜知道她在说自己,只是不想搭理。藤椅厂干起来是没错,能干多久还不知道呢,忙着捧臭脚干啥?
秦双双也没搭理,就当没听见。
这件事目前还不能现在盖棺定论,得看以后,就黄龙那德性,十有八九会跑路。什么时候跑不知道,反正早晚得跑。
遗憾的是就算她能猜到,也不可能去报告公安。报了也没用,没有证据,公安不可能立案,更不可能把黄龙抓起来。
只能是自己当心,睁大眼睛不要被骗。
几位交了钱的老师也有子女在那里上班,中午来学校食堂打饭吃。
听说不能来学校食堂吃饭的人都安排在镇政府食堂,也算是给食堂创收。
周边的村民知道镇政府开了家藤椅厂,许多人借钱集资,目的就是为了给家里的孩子找一条出路。
农村娃,不是学木匠,水泥匠就是种田务农,要不学理发,裁缝,别的也没啥。学那些的确是需要拜师钱的,虽然不多,那也要。
编藤椅是个新型行业,要是学会了进厂,也算是一门手艺。
三十五个名额很快就满了,还有人不断要求集资,黄龙来者不拒,学徒工收到了五十名,六十名,七十名。
几乎周边的村庄都有人来学,一时之间,很多人都知道镇上办了个藤椅厂,交一千块钱就能让孩子去学手艺。
镇长杨天真为了给自己造势,找了报社的记者来报道此事。拍了一张学徒工热火朝天,跟着编织师傅努力学编织的照片,要拍黄龙时,他却借机溜走了。
藤椅厂的名气逐渐往外扩散,六七十人一起学编织的画面很是欣欣向荣,陈珠珠的投资款自然也到了黄龙手里。
本来以为要三五个月才能达到预期目的,谁知一个多月就完成了。
黄龙连蒙带骗,一共收了差不多十万块,拿着这笔钱,他以回家进货为名,一去不复返。
集资来的钱没有存在信用社,而是分批次存在了海城一家银行里。
藤椅厂的藤椅也编织了好些出来,摆在厂房一角,看着确实不错。学徒们回家都会把厂里的事说给父母听,大家都觉得藤椅厂办得很好,对它充满了期待。
正当每个人都觉得藤椅厂能一直办下去时,教编织的三个师傅突然离开,不知去向。
学徒们一个个坐在仓库里等着师傅们出现,一等就是三天。
此刻,杨天真镇长意识到了不对劲,赶紧打电话联系黄龙,发现电话居然打不通了。
冲到藤椅厂临时隔起来的办公室,拉开办公桌的抽屉,每一个都是空的。
里头什么都没有,编织师傅们住的地方也一样,啥都带走了,就剩下这些从拉来就没有拉走过的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