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0章 清廉之名  影视编辑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sp;   所以能待在总督府的都是难得的聪明人,自然是能够做到不胡乱妄加揣测。
    ……
    巳时初刻,辖内六位知府鱼贯而入进行旬报。
    苏宁端坐上位,听着他们依次陈述。
    杭州知府提到有士子联名反对“一条鞭法”,称其“违背祖制”。
    苏宁抬眼:“可曾细算过这些士子家中田亩?”
    “这......”知府语塞。
    “明日将他们的田亩册籍与应纳税银核算清楚,连同他们联名的文书,一并张贴在府学门外。”苏宁语气淡然,“让众人评评,他们反对的究竟是祖制,还是自己的钱袋子。”
    众人噤声。
    这位总督的手段,总是如此直接而致命。
    午后,苏宁移步至偏厅。
    这里已等候着十余位商贾,都是为申请新式机械而来。
    “总督大人,”一位绸缎商躬身道,“小民已按新法完税,恳请准购水力织机。”
    苏宁示意幕僚呈上账册,快速浏览后点头:“准。三日内,商会将派人协助安装。”
    “多谢总督大人。”
    “依法经营!照常纳税!就是对本官最大的感谢。”
    “是!大人。”
    另一位盐商想要申请蒸汽轮船的运营许可,苏宁仔细询问了航线规划、运力测算等细节后,方才在申请书上签字。
    每个决策都快速而精准,仿佛对各项产业的运作规律了如指掌。
    未时三刻,是视察时间。
    苏宁的轿舆停在南京城外新建的织造工坊前。
    工坊内,五十台新式水力织机正轰隆作响。
    苏宁也没想到还是这种新式水力织机更受欢迎,那种纯电力驱动的设备并不是太被理解。
    随手拿起一匹刚织好的绸缎,对着光仔细查看经纬密度。
    “效率是旧式的八倍,但成品率只有七成。”苏宁对工坊主说,“问题出在纱线质量不稳定。明日商会会派技师来指导改良工艺。”
    “是!总督大人。”工坊主连连称是,额角渗出细汗。
    这位总督对工艺的了解,竟比多年的老师傅还要精深。
    返回衙门时已近黄昏,苏宁特意绕道至秦淮河畔。
    这里正在铺设新的给水管道,是“大明市政”的首个工程。
    他下轿亲自检查了管道的接口,对工头嘱咐:“事关民生,质量第一。”
    “是!大人。”
    回到书房,烛火再次亮起。
    苏宁翻开一本特殊的册子,上面记录着各项新政的推进情况。
    他用那支奇怪的笔在上面勾画,时而停顿沉思。
    “大人,该用晚膳了。”侍从轻声提醒。
    “先放着。”苏宁头也不抬,正对着江南舆图沉思。
    上面标注着正在规划的铁路线、准备新建的发电厂,以及各个工业区的布局。
    直到戌时,他才放下笔,揉了揉眉心。
    一天的政务处理完毕,每一件都做出了决断,每一处细节都经过考量。
    从赋税到民生,从工商到工程,他像个精准的舵手,牢牢掌控着江南这艘巨轮的航向。
    窗外月色清明,映照着这座古老的城池。
    苏宁站在窗前,知道今日处理的每一件政务,都在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的模样。
    而他手中的权力,正如这渐浓的夜色般,无声却严密地笼罩着江南的每一个角落。
    ……
    随着苏宁在江南的权势日益巩固,尤其是“一条鞭法”的强力推行与新式工商业体系的建立,触动了无数传统士绅的切身利益,也让更多精明的乡绅看到了依附强权牟取新利的可能。
    于是,一场围绕着这位年轻总督的、以“人情”为武器、以“贿赂”为箭矢的软性攻势,在繁华的江南之地悄然展开,其花样之繁多,手段之精巧,远超寻常。
    最初,士绅们的试探还带着几分文人雅士的含蓄与体面。
    这日,总督府门房收到一份来自苏州名士王老爷的拜帖,随帖附上的并非金银,而是一套据说是前朝某位书画大家用过的紫檀木文房四宝,以及两幅声称是失传已久的宋人山水孤本。
    呈送礼物的管家和官员大多都是言辞恳切:“我家老爷素闻制台大人文采斐然,雅好书画,特献上此等清玩,以供鉴赏,绝无他意。”
    几乎同时,江宁丝业巨擘沈家派人送来一整套紫砂大师时大彬的亲制茶具,以及十罐价比黄金的武夷山母树大红袍。
    言明是感念总督整顿市肆,使得商路畅通,聊表“同道”之谊。
    这些礼物,价值连城,却披着“风雅”的外衣,让人难以直接拒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而,苏宁的处理方式却令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