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扑朔迷离 影视编辑器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洪武二十五年的南京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繁华。最快更新小说就来e77 宽阔的街道上商铺林立,来自全国各地的商旅络绎不绝。 最引人注目的是,这座城市的人口在短短数年间几乎翻了一番。 站在修缮一新的吴王府最高 春风拂过孝陵山麓,桃李初绽的枝头簌簌轻摇。苏宁立于书院最高处的观星台,手中那本《公民伦理》草案已被晨露浸得微潮。他未曾翻动,目光却已穿透薄雾,落在远处新修的灌溉渠上??几个孩童正蹲在渠边嬉水,笑声随风飘来,清亮如铃。 这声音让他心头一颤。 三日前,那里还是一片荒坡,杂草丛生,每逢雨季便成泽国,百姓苦不堪言。如今水渠贯通,稻苗初绿,连带着周边村落也焕然一新。明通总局成立不过月余,但“以工代赈”的成效已悄然显现。全国十六省陆续上报工程进度:湖南修堤五百丈,江西建桥十二座,四川设义诊所三十七处……每一份奏报背后,都是无数双曾握锄头的手,如今正拿着银钱,挺直腰杆重建家园。 可他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大人。”陈瑜快步登台,衣角沾着泥点,“北平急信。” 苏宁接过密函,拆开只扫一眼,唇角竟浮起一丝冷笑。信是刘观所寄,字迹比上次更为仓促:“燕王府暗调死士三百,潜入山东、河南,散布‘明通勾结倭寇,私铸火器’之谣。另有锦衣卫千户蒋某奉密令南下,携刑部公文,欲查封江南药坊。” “终于动手了。”苏宁将信递还,“不是冲我,是冲明通的命脉??药品与教育。” 陈瑜皱眉:“若药坊被封,前线伤患、疫区病民皆无药可用。更可怕的是,一旦百姓见我们束手无策,民心必乱。” “所以不能让他们得逞。”苏宁转身下台,步伐坚定,“传令下去:第一,立即启用‘影线’系统,让各地明通分号连夜抄录《急救手册》《防疫指南》,以‘民间善书’名义免费发放;第二,江南药坊即刻转移生产线至太湖地下工坊,所有青霉素、止血散改用陶罐密封,混入瓷器商队北运;第三,派十名最精干的医学生,伪装成游方郎中,沿运河一线巡诊,每到一地,便宣讲‘一块肥皂防瘟疫’的道理。” “您又要亲往?”陈瑜试探问。 “不。”苏宁摇头,“这次我不走,反而要大张旗鼓留在京城。越是这个时候,越要让天下人看见我还在做事,还在说话。”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锐光:“明日早朝后,我要在太学门前办一场‘实学讲坛’,主题就叫??《谣言为何总比真相跑得快?》” 陈瑜愕然:“您要当众论辩?可那是读书人的地盘,满朝清流视您为‘商贾出身’,未必容您登台。” “正因如此,才更要登。”苏宁淡淡道,“他们骂我逾制,我就教他们什么叫制度革新;他们说我媚俗,我就让他们看看,何谓‘民之所向’。” 次日辰时,太学门前早已人山人海。 消息传得飞快:镇国公候选人苏宁要在文庙前开讲,题目惊世骇俗。士子们起初嗤之以鼻,待听说连太子朱标都亲自前来听讲,顿时群情耸动。有人讥讽:“此等商贾伎俩,也配谈经论道?”却也有老儒低声叹息:“三年前他说‘账本也能治国’,无人信;如今明通总局日拨万两银用于赈济,谁还能说他空谈?” 苏宁身着素袍,缓步登台。身后屏风上赫然写着八个大字:“以理服人,以事实证”。 他不开口先展图??一幅巨大的舆图悬于高杆之上,标注着近三个月内全国爆发的十二起“流言事件”:从“明通用童男童女炼药”到“皇孙欲废科举立商法”,条条有据,时间、地点、传播路径清晰可查。 “诸位可知,这些谣言从何而来?”苏宁声音不高,却穿透全场,“第一个说‘明通用童男童女炼药’的人,在济南被捕。他是谁?原是燕王府弃奴,三年前因偷盗被逐。如今却突然得银百两,四处散播此言。” 台下哗然。 “第二个,扬州酒楼掌柜,声称亲眼见明通药师将砒霜掺入止咳糖浆。经查,其酒楼去年亏损三千两,本月突获匿名资助五千两。而汇票签章,来自晋王外戚名下钱庄。” 又是一阵骚动。 苏宁继续道:“第三个,北平街头算命先生,日日哭诉‘皇孙乃白虎转世,主大凶’。有趣的是,此人十年前曾在凤阳替燕王占卜,断言‘龙腾九霄’,得赏黄金十锭。如今却反口称其‘气数将尽’。” 他环视众人,语气陡然沉下:“你们以为这是巧合?不。这是精心策划的心理战。他们不敢正面攻我,便污我之行;不敢驳我之政,便毁我之名。因为他们知道??只要百姓还信我,他们就永远夺不走这个天下。” 全场寂静。 一名年轻监生颤声问道:“那……我们该如何分辨真假?” 苏宁取过一只瓷碗,倒入清水,再滴入几滴墨汁。黑水迅速扩散,整碗浑浊不堪。 “这便是谣言。”他说,“它来得快,染得深,让人看不清真相。但各位请看??” 他取出一块明通新制的活性炭滤芯,缓缓放入水中。片刻后,黑色渐退,水质复清。 “这不是神术,是科学。就像我们无法阻止风雨,却可以造屋避雨;无法杜绝谎言,却能教会人们识别的方法。从今日起,明通将在每一本教材、每一场宣讲中加入‘信息辨伪’课程:教你如何查证来源、分析逻辑、追溯利益链条。” 他抬头望天,阳光正好洒落肩头。 “真正的文明,不在于消灭黑暗,而在于点亮更多灯。” 讲坛持续三个时辰,结束时,已有数百士子自发加入明通志愿宣讲团。更有太学博士当场宣布:“愿将此讲录编入《实学辑要》,供天下学子研习。” 当晚,东厂密报送至乾清宫。朱元璋阅毕,久久不语,只问了一句:“百姓反应如何?” 太监回禀:“京畿七县,已有四十三村自发组织‘识谣会’,用皇孙所授方法揭穿本地讹言。有乡绅欲造谣称‘明通征丁修渠实为掘龙脉’,当即被村民围堵,扭送官府。” 朱元璋闭目良久,忽而一笑:“这小子……比我当年还狠。不动一刀一兵,就把政敌的嘴给缝上了。” 与此同时,北平燕王府。 朱棣砸了第三只茶盏。 “他在教百姓‘防骗’?哈!简直狂妄!”他怒极反笑,“朕将来登基,第一个要烧的就是他的学堂!什么活性炭、滤芯、信息辨伪……全是蛊惑人心的邪术!” 幕僚刘?跪伏于地,声音发抖:“殿下息怒。然眼下形势不利,山东、河南流言已被识破,反致民怨沸腾,指责‘有心人恶意中伤善政’。更有百姓写顺口溜:‘明通送药又修桥,谁在背后放冷箭?’”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