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9章 戚继光  影视编辑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文华殿内,辽东经略的任命成了廷议的焦点。
    当有人提出按惯例由文官或辽东将门出身者接任时,苏宁毅然出列,声音沉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陛下,臣举荐戚继光出任蓟辽总督,全权负责对女真诸部的战事。”
    此言一出,满殿微澜。
    戚继光虽战功赫赫,但以其浙兵将领的背景执掌蓟辽,无疑打破了多年来的惯例。
    不待旁人质疑,苏宁已走到巨大的辽东舆图前,手指精准地点在建州卫的位置:
    “诸公可曾察觉,这些年来,我大明对女真诸部的策略已陷入一个危险的循环?”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众臣,“我们发兵剿灭一个不听话的海西女真部落,其残部便被建州女真吞并;我们打压一个桀骜的野人女真头领,其部众便投靠建州。如此往复,建州女真就像一头被我们亲手喂养的饿狼,越养越壮!”
    他的声音陡然转厉:“这与当年我们对待瓦剌和鞑靼何异?今日的建州女真,俨然已是辽东的‘小霸主’。若再继续这般‘以夷制夷’却把握不住火候,不出二十年,辽东必生大患!”
    兵部尚书忍不住反驳:“苏阁老是否危言耸听?区区建州,岂能与当年的瓦剌相比?”
    “正是这种轻视,才是最致命的!”苏宁转身,目光如炬,“当年也先崛起之初,谁又将其放在眼中?待其兵临京城下,悔之晚矣!对付女真,尤其是建州部,绝不能重蹈覆辙。必须改‘间接制衡’为‘直接清剿’,而且要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他回到御前,向万历郑重一揖:“陛下,戚元敬(戚继光)练新军、创车营、修边墙,最擅体系作战。对付散居山林的女真各部,正需要他这般既能稳扎稳打、又能出奇制胜的帅才。唯有授予他全权,采取‘犁庭扫穴’之策,逐个部落彻底肃清,将其青壮编入军屯,妇孺内迁分散安置,方可永绝后患。”
    他最后加重语气:“若再任由建州女真借我大明之手坐大,他日吞下这颗恶果的,必是我大明的子孙后代!届时,你我都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殿内一片寂静。
    苏宁这番剖析,将辽东隐患与历史教训紧密相连,让不少原本不以为然的官员都陷入了沉思。
    万历看着舆图上那个被重点标记的“建州卫”,又望向神色坚毅的苏宁,终于缓缓点头。
    ……
    散朝的钟声在紫禁城上空缓缓消散,百官鱼贯而出,三三两两低声议论着今日朝会上关于辽东战略的激烈交锋。
    万历皇帝却独独留下了苏宁,示意他随驾前往养心殿后的暖阁。
    暖阁内,炭火正旺,驱散了初冬的寒意。
    万历屏退了左右侍从,只留苏宁一人。
    他并未立刻提及辽东之事,反而用手指轻轻敲打着御案,目光深沉地看向苏宁:
    “苏先生,今日你在朝堂上所言,深合朕心。辽东之事,交由戚继光,朕是放心的。”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但朕此刻所思,是更深远的根本之策。那日你提及的‘摊丁入亩’与‘官绅一体纳粮’,若真要推行,该如何着手?朕想听听你的具体方略。”
    苏宁对此早有准备,他深知这位年轻皇帝在经历了张居正时代的压抑后,内心渴望建立超越前人的功业,但也深知其性格中的犹豫与对风险的忌惮。
    他略一沉吟,并未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先泼了一盆冷静的“水”:
    “陛下有此决心,实乃万民之福。然此二策,可谓石破天惊,牵一发而动全身。其艰难,远超清丈田亩,甚至比张江陵当年推行一条鞭法,犹有过之。”
    他走到暖阁一侧悬挂的大明舆图前,目光扫过南北直隶及十三省,缓缓道:
    “臣以为,欲行此千古未有之新政,绝不可求速成,更不能四面树敌。当效仿太祖高皇帝当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需有三步走的谋略。”
    “第一步,曰‘造势与试点’。”苏宁伸出第一根手指,“陛下可还记得,臣在应天巡抚任上,于南直隶部分府县,曾借‘大明超市’收购农产、厘定田等之便,试行过类似‘摊役入亩’的法子?虽非彻底,却已积累数据,摸清了底细。臣建议,可先在苏松常镇等赋税重地,以及‘大明超市’影响力深厚的区域,扩大试点。同时,成立一家《皇明时报》的慧民劳务,多刊载历代赋役不均导致民变的文章,让天下有识之士皆知‘变法’乃大势所趋,非陛下为一己之私。”
    “第二步,曰‘分化与拉拢’。”第二根手指伸出,“‘官绅一体纳粮’直指士大夫之利,阻力必然最大。然士绅并非铁板一块。可明发上谕,言明新政旨在‘均平赋役,富国强兵’,并承诺,凡主动配合清丈、如实纳粮之官绅,其子弟在科举入仕、考评升迁上,可予以适当优容。同时,对皇亲国戚、功勋贵戚,可由陛下亲自召见,许以其他政治或经济补偿,争取其至少保持中立。此乃‘团结大多数,打击极少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苏宁停顿片刻,语气变得无比凝重: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曰‘立威与固本’。”他伸出第三根手指,“待到试点见效,舆论已成,部分势力已被分化,便到了全面推行之时。届时,必然会有效仿徐阶之辈,隐匿田亩、对抗新政。陛下需下定决心,擒贼先擒王,选择一两个势力庞大、罪行确凿的典型,无论是阁老家乡的豪族,还是某位国公的田庄,都要以雷霆手段,坚决查办,抄没家产以儆效尤!同时,必须确保新军及‘大明超市’物流体系牢牢在手,此乃稳定民心、输送物资、应对不测之根本。”
    最后,苏宁总结道,目光灼灼:“陛下,此三步行之,快则十年,慢则二十载,急不得,也乱不得。需要的是陛下的耐心、定力,以及……在关键时刻,敢于亮剑的决心!不知陛下,是否做好了打这场持久战的准备?”
    万历听着苏宁抽丝剥茧般的分析,从造势到试点,从分化到立威,每一步都既有远见又有可操作性,但每一步也都充满了风险。
    他靠在龙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袍角,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