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三章 邀请  影视编辑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冬雪初融,南京城外,隶属于“大明皇家商行”的龙江钢铁厂内,一派热火朝天。

    巨大的水车带动着风箱,发出有节奏的轰鸣。

    匠人们赤着上身,汗流浃背,围绕着几座造型奇特的庞然大物忙碌着。

    这些建筑远非传统的炼铁炉可比,它们更高大,结构更复杂,由特制的耐火砖砌成,烟囱高耸,仿佛要刺破苍穹。

    这正是苏宁早在洪武十五年,以“明通商行”之名布局钢铁产业时,便悄然埋下的伏笔。

    他深知,无论未来的蓝图多么宏伟,都必须建立在坚实的钢铁脊梁之上。

    此刻,苏宁亲临视察,天工院院正吴徵陪同在侧,神情激动地介绍着。

    “陛下圣明!我华夏冶铁之术,自汉时便已登峰造极,灌钢法、百炼钢名扬四海。然千年来,终是服务于农耕与冷兵器,技术遂停滞不前。”吴微指着那几座新式高炉,声音不由得提高,“直至陛下赐下这‘神工高炉’图样,并

    详解其内‘焦炭’替代木炭、热风鼓风、碱性炉衬之法,臣等方知,钢铁之力,竟可磅礴至此!”

    苏宁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忙碌的工地。

    他提供的,正是经过现代科学优化的高炉炼铁与转炉炼钢技术雏形。

    这些技术对于拥有深厚冶金基础的明代工匠而言,如同捅破了一层窗户纸,进展神速。

    “如今这新式高炉,一炉出铁量,便是旧式炉的十倍有余!且所出之铁,质地更为纯净,稍加处理,便可成钢!”吴徵的脸上洋溢着自豪,“陛下,依此进度,不出半年,我大明钢铁产量与品质,必将冠绝寰宇!”

    “产量与质量,乃工业之基。”苏宁沉声道,随手拿起一块刚刚冷却、泛着金属幽光的钢锭,掂了掂其分量,“然,钢铁之用,方显其真正价值。吴爱卿,朕交予你的那两样图册,进展如何?”

    吴徵闻言,精神更为之一振,连忙从随从手中接过两卷厚厚的图纸,在旁边的工案上展开。

    “陛下请看,此乃依照陛下旨意,以新钢打造的‘实验性铁轨’及‘内燃机车’设计图。”

    第一卷图纸上,绘制着工字型截面的钢轨、木质轨枕以及连接构件的详细样式。

    第二卷图纸则更为复杂,一个结合了“天工壹型”内燃机与钢铁车轮、传动结构的概念车头跃然纸上,虽然许多细节尚待完善,但其狰狞的工业力量感已扑面而来。

    “此‘铁轨”之策,实乃神来之笔!”吴微指着图纸解释道,“以硬钢铺设于路基之上,构成专供车辆行驶之“轨道”。车辆轮缘与轨道契合,摩擦力大减。届时,无论载重几何,行进皆可省力十倍、百倍!若再配以陛下所构想的,

    以此‘天工机’为核心之‘火车头”牵引.......臣简直不敢想象,那将是何等壮观景象!货物转运、兵员调动,将再无山川阻隔之困!”

    周围的工匠和官员们听着吴微的描述,看着那前所未见的图纸,无不面露震撼与向往之色。

    日行千里的钢铁巨兽,驰骋于钢铁脉络之上,这已然超出了他们以往的认知。

    苏宁满意地看着众人的反应。

    他之所以跳过蒸汽机,直接挑战内燃机和铁路,正是因为看到了高质量钢铁技术突破的可能性。

    华夏的科技树并非点不亮,只是缺乏正确的方向与足够的动力。

    “此二事,关乎国运,乃我大明未来百年基业。”苏宁看向吴徵,目光深邃,“吴爱卿,朕将‘铁轨’与‘火车头”的研发重任,全权交予你与天工院。一应所需,无论是人,是物,皆可优先调配。”

    “臣,定当竭尽驽钝,肝脑涂地!”吴?激动地躬身领命。

    “资金方面,无需经由户部,亦不必担忧。”苏宁语气笃定,带着一丝掌控一切的从容,“朕的皇家钱庄与皇家商行,会为天工院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你们只需专心攻克技术难关即可。”

    此言一出,众人更是心下?然。

    皇帝这是用自己的内帑和商业帝国,在支撑着这场悄无声息却又惊天动地的工业革命!其决心与魄力,可见一斑。

    “吴徵,另外朕会让工部配合你们天工院,可以着手使用混凝土和钢铁修炼跨江大桥了。”

    “是!陛下,那不知道跨江大桥有没有期限?”

    “十年!天工十年必须要贯通。”

    “是!陛下。”

    “另外,先修建应天到松江的铁路线,作为大明铁路的第一条实验线路。”

    “是!陛下。”

    离开钢铁厂时,夕阳的余晖洒在那几座初具规模的高炉上,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金红色的光芒。

    苏宁回首望去,仿佛已经听到了未来火车汽笛的长鸣,看到了钢铁巨龙在这片古老土地上奔腾不息的景象。

    钢铁,才是工业文明真正的骨骼与血脉。

    而此刻,这骨骼正在他的意志下,加速生长,变得无比强健。

    春寒料峭,紫禁城的暖阁内却灯火通明。

    苏宁退了左右,只与周王朱?对坐于榻上,中间的小几上摆放着几碟精致的点心和两杯氤氲着热气的香茗。

    朱?,太祖第五子,素来以博学广识、性情温和著称,尤精于医药、植物之学,著有《救荒本草》等,在诸王中颇具贤名。

    此刻,他端坐着,面色平静,眼神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他深知,这位以雷霆手段登基的皇帝,深夜单独召见,绝不仅仅是叔叔侄之情那么简单。

    “五叔,”苏宁率先开口,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郑重,“此番请您出任北平总督,督建新都,可知朕之深意?”

    朱?微微躬身:“陛下隆恩,委以重任,臣感激不尽。督建新都,乃国朝大事,臣必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望。”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