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61章 操控  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官报每月刊印两次,早已经成为了长安城里的官员吏员读书人必买的物品,一期都不能落下。



    这一次长乐公主生下了儿子,还受到了这么隆重的封赏,朝中的官员们议论纷纷,大多数官员也只是议论几句,只有上书的官员上书劝谏皇帝收回旨意。



    当然了,上书劝谏的奏章都如同石沉大海,没有半点消息。



    即便是有御史在朝堂上提及,也被皇帝三言两语打发了。



    朝臣们也都知道,对于长乐公主儿子的丰厚赏赐早已经板上钉钉,不可能再收回去。



    如今他们反倒是期待官报的刊印了。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报纸上会如何刊印呢?



    官员们翘首以待,想看看房遗爱到底会在报纸上怎么写。



    盼啊盼,官报终于再次刊印了出来。



    一如往常,一部分报纸被送到朝廷各衙门,一部分被连同公文一起送到各地官府,剩下的大部分则被送到东西两市售卖。



    官报的生意出奇的好,不但没有赔本,反而每次都能小赚一笔钱,至此也再也没有朝臣能够指责官报。



    长安的读书人倒还好,未必会关注长乐公主之子受封县公之事,但是朝臣们却都十分关注这次官报的刊印。



    所以,官报刚被送进朝廷各官衙,就被官员们争相传看,他们就是想看看房遗爱打算怎么在官报上说这件事。



    是在官报上如实写,还是简单写,还是夸大的写?



    结果,他们翻遍了官报,来来回回翻了好几遍,也没在官报上找到长乐公主的初生儿子被封为县公的只言片语。



    朝臣们都傻了,真就一个字都没写呀?



    房遗爱当初在朝堂上不是信誓旦旦的说什么公正、公平、公开吗?



    这就是房遗爱说的公平、公正、公开?



    这算个屁的公正、公平、公开?



    他们也能明白为什么房遗爱不在官报上刊印此事,房玄龄为相二十年素来低调,这也算是一脉相承了。



    若是那等浮夸炫耀之人自然巴不得嚷嚷的全天下人都知道,但是明白人却觉得此事还是低调一些更好。



    夸耀的到处都知道,只会惹来旁人嫉恨。



    所以,对于明白人看来,房遗爱这样做是对的。



    但是,房遗爱此举也不免会让人觉得,官报完全操控于房遗爱之手,房遗爱想在上面刊印什么就刊印什么,想不刊印什么就不刊印什么。



    这怎么能行?



    朝臣们对此议论纷纷,尤其是对房遗爱存在嫌隙的朝臣更是不满,官报如此重要,怎么能操纵于房遗爱一人之手?



    不过,这却是一个机会。



    第二天的大朝会就有御史再次提及了官报,痛斥房遗爱忘了公平、公开、公正的主张,随意操纵官报,请求皇帝再选贤臣掌管官报的编辑刊印。



    之前,朝臣们还不知道官报为何能刊印的那么快,如今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不就是房遗爱改良了印刷术,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吗?



    将作监制作了很多活字,如今活字都传开了,将作监的印书作坊里用的也都是活字,刊印报纸容易的很。



    随着有人站出来反对房遗爱掌控官报,立即有不少朝臣站出来附和。



    这也正常,房玄龄虽然做了二十多年的宰相,素有威望,却不朋不党,朝臣们也不可能全都听房玄龄的。



    房遗爱根本就没在朝堂上,此刻他依然在家陪着长乐公主和孩子呢。



    房玄龄虽然在朝堂上,却面色不变。



    自从朝臣们意识到官报的威力之后,有些人朝臣就屡屡想将官报从房遗爱手上剥离。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房玄龄觉得有必要在辞去宰相之前解决这个问题。



    还没等房玄龄说话,李治已经笑着开口了。



    “官报上没有刊印关于房熙的赏赐,这件事朕之前就知道,而且也很赞同。”



    “朕只是赏赐了一个孩子,不过是一件小事,跟朝廷大事没什么关系。”



    “朝廷刊印官报的初衷是什么?是将朕的重要旨意,朝廷的重大政事,还有官员的升迁贬谪昭示给臣民,这是于国于民有利的正事。”



    “些许小事就没必要刊印在官报上了,平白无故的浪费资源。”



    “当初晋国公就说了,编辑刊印官报要公平公开公正,朕觉得他做的不错。”



    “这件事就无需再议了。”



    中书侍郎柳奭出列,拱手道:“陛下,晋国公一手创办了官报,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将官报办的深入人心,确实功不可没。”



    “晋国公的才能由此可见一斑,陛下让晋国公继续掌管官报也是知人善任。”



    李治定定的看着柳奭,他不信柳奭会这么捧房遗爱,必然是欲抑先扬。



    果不其然,柳奭接着就来了个转折。



    “但是,官报尽操晋国公之手也难免会遭到朝臣的质疑,晋国公独掌官报,时间久了也难免会有纰漏。”



    “官报每次刊印都是几万份,每一份官报都被争相传看,短短的时间内就传遍整个天下,若是有什么纰漏,事情可就大发了。”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