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二章国子监的艰难,赵定构想  戍边八年,皇帝求我登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治学?”
    听着张仕纬的话,赵定摇头笑了一声:“本王不会治学。”
    “啊,这.....”
    张仕纬到嘴的话一时之间有些卡在了喉咙里面。
    他没想到,赵定居然会这么直接的说自己不会治学。
    “张夫子觉得本王与那些诸子百家的圣人,列子传记中的先贤相比,本王如何?”
    赵定开口问道。
    “这....”
    听着赵定这话,张仕纬更加有些不知道该如何说了。
    赵定咧嘴一笑道:“夫子尽管说便是,本王也不是什么小气之人,其实夫子便是不说,本王心底也知晓。
    本王与那些诸子百家的圣人相比差远了,与那些列子传记中的先贤更是萤火与皓月之间的区别。
    既然如此,那本王又何谈什么治学?”
    “王爷,您真的是.....”
    张仕纬张了张嘴,一时之间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
    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赵定居然能说这话。
    能身居高位,还能如此谦虚待人,能得当朝陛下信任,还能不骄不躁。
    单凭这份心性。
    赵定便值得这份信任。
    故而,无形之间,张仕纬对于这位燕王,心底更多了一些不一样的感觉。
    “故而夫子让本王治学,那实在是高抬了本王,因为治学之道,古今皆有,诸子百家皆有学术论据,本王便是说了又能如何?能抵得上诸子百家,古今圣人之言否?
    不能!
    既然如此,那何不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开拓后人之事?”
    没等张仕纬说话,赵定便摇头否决了自己的问话。
    因为他真的不能。
    或许以他的阅历,和前世华夏上下五千年的经史子集,也能抽出两篇装个叉,但没有意义。
    没有丝毫的意义。
    在这个世界里面也同样有无数的典籍,其中劝学篇,治学篇,也不知道有多少,但结果如何呢?
    不也一样造成了如此割裂吗?
    自古以来治学简单,但育人最难,当然治学也是另外一种育人。
    “夫子,这治学篇之事,本王就不献丑了,以前人之治学篇足矣,但本王也就说个自己的想法。
    国子监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治学不治学无关紧要,但重在育人,重在德行教导,学到可以稍稍放后一些。”
    “那燕王爷觉得如何育人?”
    张仕纬开口问道。
    “同甘共苦!”
    “如何同甘共苦?”
    张仕纬再问。
    赵定问道:“大乾国本是何物?”
    “自然是农业。”
    张仕纬不假思索道。
    “既然为农业,那为何不让国子监的监生下乡三年,深入地方体察百姓之苦?只有让他们吃得了百姓之苦,方才知道百姓之难。
    如此便是同甘共苦。”
    此话一出,张仕纬眼前一亮。
    这一点他倒是真的没有想过。
    他能有今日的学识,对于国情的看法,一方面来自家族的熏陶,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便是来自幼年随从父亲下乡的经历。
    也正是那时,让他看到了民间百姓的疾苦,也立下了日后报国之愿。
    “王爷此举,老夫极为赞同,但若是让国子监内的那帮监生下乡三年,半工半读只怕难以实行。”
    过了半晌,张仕纬又有些皱眉道。
    “能开除不?”
    赵定问道。
    “能开除。”
    张仕纬下意识的回道。
    可转念又有些迟疑道:“可如此一来,王爷您得罪的人岂不是?”
    赵定呵的了一声笑道:“夫子觉得,便是本王什么都不做,便能得到那些人的支持吗?如夫子所言,本王既然从幽州回来了,就等于踏入了大乾朝堂的旋涡中心,本王已经得罪了周家,何至于再怕多得罪一些人?
    虱子多了,还怕被咬吗?”
    听着赵定这话,张仕纬默然不语。
    此刻再望向赵定的眼神之中,无形之间已经带了一丝敬意。
    拱了拱手,望向赵定道:“下官带我大乾百姓谢过燕王殿下。”
    说完便对着赵定躬身一拜。
    赵定此举,可谓是吃力不讨好,但于国而言,于百姓而言却是天大的好事。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