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22章 陈行乙晋升,张大花出事故,直流脉冲式铁轨电路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实做好途停防护,消除侥幸心理,确保行车安全,足以避免类似的事故再度发生。
    但是涉及到路签机,他们个个都苦笑着摇头。
    自动路签机在交接路签的时候,副司机身子要探出车窗外,受车速和周围环境影响太大,很容易出事儿。
    曹文直的副司机就曾经因为路签把手腕弄伤过。
    李爱国心中则是一阵唏嘘,又是路签机出了事故,看来确实要去铁道研究所走一趟了。
    下了班,李爱国把书写安全工作心得的任务交给黄婧,自己骑上自行车来到了铁道研究所。
    刘国璋正在办公室里忙碌宝成铁路的筹备工作,把李爱国请进了办公室里,帮他倒了一杯茶。
    “爱国,你怎么来了?是不是想通了,要到研究所里工作?”
    “老师,您现在身份重任,我身为学生自然应该帮忙,只是到研究所工作就算了,您也知道我是懒散的性子。
    我想跟您打听一下,宝成铁路使用的信号路签是哪种?”
    李爱国喝着茶,笑呵呵的说道。
    刘国璋闻言并没有感到失望,站起身从柜子里取出一份文件递了过来。
    “这次宝成铁路项目极为重要,所以部里面打算花大价钱从老毛子那边引进单轨条式直流轨道电路技术,这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铁路自动信号技术了。”
    铁路最初的雏形是没有轨道电路的。
    但随着列车对数的增加和运行速度的提高,火车事故率开始飞速增加。
    要明确闭塞区间内的行车情况,有两种办法。
    一种是使用路签机,通过路签来确定行车状态。
    第二种就是高科技——轨道电路。
    这是一种以铁路线路的两根钢轨作为导体,用引接线连接电源和接收设备所构成的电气回路。
    它是监督铁路线路是否空闲,自动地和连续地将列车的运行和信号设备联系起来,以保证行车的安全。
    简单来说,就是把铁轨当成电线,通过电流的情况来确定火车的位置。
    美国人鲁宾逊1870年发明了开路式轨道电路。
    1872年研制成功了闭路式轨道电路,于1873年首先在宾西法尼亚铁路试用,从此诞生了铁路自动信号。
    我国在解放前也曾使用过铁路自动信号技术。
    比如1924年,大连——金州间,沈阳——苏家屯间建成自动闭塞,采用了交流50Hz二元三位式相敏轨道电路。
    只是高科技的缺点也很明显。
    因为电信号是通过铁轨来传输的。
    铁轨的电阻大,距离远,干扰大,容易受到两线一地输电线干扰。
    所以该技术并不实用。
    解放后国内摒弃了铁道自动信号技术,采取了路签机的办法。
    国际上对铁道自动信号技术的研究并没有停滞。
    老美,西殴、老毛子的铁路技术研究所都清楚自动信号是火车技术的未来,所以花费大量物资金钱进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目前以老毛子的单轨条式直流轨道电路技术最为先进。
    只是这种技术有个最大的问题,因为使用的是直流电,断轨检查性能差,容易发生“漏报”。
    刘国璋看到李爱国翻阅资料频频皱眉头,好奇的问道:“爱国,你觉得怎么样?”
    “这确实是国外最先进的铁路自动信号技术了,但是想要撑起一整条线路的闭塞区间检查工作,恐怕还有点困难。”李爱国如实回答。
    刘国璋一听就知道李爱国对该技术有自己的研究,点头道:“没错,部里面有些同志很乐观,觉得老毛子那边已经建成了几条类似的线路,并且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所以咱们也可以依葫芦画瓢。
    不过我还是建议先改造一小段,作为试验之用。
    只是该提议引起了争议,现在部里面的领导们意见不统一。”
    李爱国能够理解部里的想法。
    宝鸡铁路作为国内第一条电气化线路,被赋予了额外的意义,甚至上升到了关系到全局的整治高度。
    在国内,一旦涉及到了整治,那么就截然不同了。
    刘国璋问道:“爱国,你今天来到这里,恐怕也有自己的想法吧?”
    “刚才还没有”
    李爱国把资料上的技术类目记在心中,暗中启动了系统。
    打开系统面板。
    蒸汽机驾驶:100;
    烹饪:15;
    自行车驾驶:95;
    地质勘探技术:20;
    刑事侦缉技术:61;
    机械设计技术精通:60;
    动车组总成车体技术:30;
    钱学森弹道技术100;
    机械技能精通:60: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