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6章 内燃机和电力机车之争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r/>    所谓的一日为师终生为夫,并不是一句空话。
    李爱国自然不会推辞,侧耳倾听。
    原来。
    现在铁道研究所内部,关于火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分歧。
    一派建议遵循世界大流,像欧美和老大哥那样,按部就班的发展内燃机车。
    另外一派则提议应该发展更先进的电力机车。
    跟内燃机相比,电力机车有着具有更高的速度和牵引力,同时还更加环保,未来的前途将远超内燃机。
    就像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是电动汽车一样。
    电力机车出现的时间,也比内燃机要早。
    只是因为技术原因,迟迟没有得到发展,后来反而被内燃机超越了。
    事实上,从解放后,国内已经意识到电力机车的先进性,开始研究电力机车了。
    朱洲电力机车厂在苏国专家的帮助下,正在制造我国第一台电力机车,即6Y1型干线电力机车。
    “其实我是倾向于继续研究电力机车的,只是.你看看这个.”
    刘国璋叹口气,拿起一份内参材料,递到了李爱国面前。
    粗糙的纸张上,有铅印的文字。
    《朱洲电力机车厂6Y1型干线电力机车试运失败,巨额资金打了水漂,究竟是谁的责任!》
    文章的内容很简单。
    就是6Y1型干线电力机车在机车经环形铁道运行试验中,由于作为主整流器的引燃管不能正常工作,而返厂整修。
    上面还言辞激烈的指责研究所坚持研究电力机车,是坚持行走在错误道路上。
    目前老大哥和欧美各国都在大力研究内燃机车。
    研究所应该迷途知返,顺应世界潮流,摒弃电力机车。
    看完之后,李爱国心中直呼好家伙。
    他前阵子还在铁道内部报纸上,看到6Y1型干线电力机车研究顺利,估计很快能够实装了。
    当时李爱国还感到奇怪。
    因为在他的记忆中,国内这个年代研究的好几种电力机车型号,都以失败而告终了。
    原来真是失败了.
    只是没有对外公布,而是刊印在了内参上。
    刘国璋在旁边继续说道:“按照研究所的规划,后续还有还几种型号的电力机车研究项目。
    只是现在有人在内参上点了一炮。
    部里面本来就对电力机车有疑虑,觉得花销太大,现在更是产生了犹豫。
    研究所内部。
    因为6Y1型干线电力机车项目的失败,一部分同志也产生了动摇。
    一旦上任,我将面临艰难的抉择。”
    李爱国放下报纸,看看刘国璋:“老师,您应该也研究过机车,应该清楚,内燃机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国外已经几乎通盘掌握了这项技术,并且利用技术专利,建立了一条护城河。
    咱们就算是花费精力和时间,来继续研究内燃机车,也很难有所突破。”
    刘国璋惊讶的看看李爱国,一般的火车司机,只是能够了解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已经算是合格了。
    这小子却能想到后续的发展,其格局和眼光,已经超越了研究所里的那些领导。
    “你继续。”
    “而电力机车虽发展缓慢,一旦技术成熟,必然会取代燃油机车,咱们应该提前发展电动机车,实现弯道超车!”李爱国神情严肃。
    “弯道超车.这个概念提得好!”
    刘国璋连连称赞。
    站起身从抽屉里摸出一包白盒的烟,从里面抽出两根。
    一根递给李爱国,一根自己点上。
    深深抽一口,紧锁的眉头逐渐舒展,“群敌环伺,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咱们要是不另寻一条新的道路,那么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吃残羹剩饭。
    这对于一些体量比较小的,可能无所谓。
    可是咱们拥有十万万人口。
    帝国主义是不会容许咱们发展壮大的。
    咱们也绝对不能容许命脉被别人捏住。
    只是”
    刘国璋迟疑片刻,抬起头看向李爱国:“对于内参上浪费的说法,你怎么看?”
    李爱国惬意的抽着烟,嘿嘿一笑:
    “老师,任何技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干成前无古人的事情,就得花费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报纸上不是经常提倡,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嘛。”
    在李爱国的记忆中。
    正是国内的铁道研究所,一直坚持研究电力机车,采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从6Y1型电力机车,到SS1型电力机车,再到SS2型电力机车.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