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23章 失败的技术,路线之争,三大爷中毒了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铁道研究所办公室内。
    刘国璋满怀期待的看着李爱国。
    但是等听到“直流脉冲式铁轨电路”时,他脸上的期待顿时消失了。
    “爱国,直流脉冲式铁轨电路这条路子走不通啊。”
    刘国璋摸了摸烟盒,烟盒已经干瘪了,李爱国从兜里摸出一盒抽出烟递过去,帮他点上。
    抽口烟,紧皱的眉头舒缓起来。
    刘国璋缓声说道:“五二年的时候,铁道研究所刚筹建不久,便开始研究直流脉冲式轨道电路。
    那时候所里研究员们都认为这是铁道信号的未来。
    因为经费匮乏,很多研究员把自己的工资交上去,充当科研经费。
    经过四五年的研究,直流脉冲式轨道电路技术取得不小的成绩,所里面还在沈山线建设了一段实验线路。
    行车实验的结果却让人大为失望。
    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太差了,平日里电信号时断时续,要是遇到雷暴天气,整个电路就会被瘫痪。
    更重要的是,利用电冲信息实现的本制式相配套的机车信号研制难度太大了,一直没有进展。
    所以所里面已经把这项技术闲置了。”
    得知这个结果,李爱国非但没有沮丧,反而兴奋了起来。
    他之所以要使用利用直流脉冲式铁轨电路,就是因为铁道研究所这边已经进行了前置研究,拥有部份技术储备和技术人才。
    他只要花费两百积分,就能够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解决铁道自动信号问题。
    李爱国抽着烟,道:“老师,直流脉冲的抗干扰远比直流轨道好。
    实验之所以会失败,应该是受到了交流侵入、邻线干扰及高压线路接地干扰。
    估计你们在实验的时候,使用的还是单线传输模式吧?”
    此话一出,正呼呼抽烟的刘国璋猛地抬起头。
    李爱国寥寥几句话,就跟实验总结一样,总结出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爱国,你对于直流脉冲式铁轨有新的想法?”刘国璋此时也来了兴致。
    李爱国道:“确实有点小想法,铁轨传输信号跟电线传输不同,很容易会丢失信号。
    所以咱们可以采用极性频率脉冲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拥有两种不同的极性和两种不同频率的脉冲组合,作为轨道电路的传输信息,防干扰能力强。
    我们还可以采用了热机备用的冗余技术,并着重解决了轨道电路的调整、分流及断轨状态所存在的问题。
    ”
    办公室内。
    白纸灯泡散发出柔和的光线,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烟草气味。
    刘国璋坐在公桌前,目光专注地凝视着对面的李爱国。
    他被李爱国描述的解决方案吸引,不禁微微前倾身体,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技术细节。
    每当李爱国讲到关键点,他总会不自觉地点点头,面露沉思之色。
    突然。
    李爱国抽抽鼻子:“着火了?”
    空气弥漫着一股纺织物烧焦的恶臭气味。
    刘国璋低头一看,才发现不知何时,自己的中山装被烟头燎出一个洞。
    原来是他刚才听得太入迷,连抽烟都忘记了,也忘记了烟头还没熄灭。
    “你师母看到了,又该收拾我了。”
    刘国璋按灭烟头,看着李爱国说道:“爱国,你继续讲。”
    “就这么多了。刚才那些只是我的猜想,想要进一步了解,就需要进行实验了。”
    刘国璋也清楚,搞研究不是只有纸和笔就可以了,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
    此时的刘国璋陷入了犹豫之中。
    直流脉冲式铁轨电路在研究所内,甚至是铁道部内已经被明确为“失败的技术”。
    当初提出研究这项技术的领导甚至还受到了批评。
    此时要想再重新启动研究项目,难度太大了。
    只是刘国璋也清楚,要是直流脉冲式铁轨电路技术如李爱国描述的那么完善,那么将会改变国内,甚至是国际铁道的自动信号传输方式。
    如果换成别人的话,刘国璋此时已经放弃了。
    但是李爱国搞的几个项目,还没有失败过。
    信任具备惯性。
    刘国璋沉思片刻,道:“爱国,你写一份计划书,我想办法做工作!”
    “老师,您放心吧。”
    李爱国也清楚刘国璋的为难之处。
    直流脉冲式铁轨电路技术是关系到铁道全局的基础技术,不是一辆火车头、一个阀门能够相比的。
    无论是研究所还是部委都会特别的慎重。
    李爱国回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