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谁家有一个女孩被招聘,挣的钱比干粗笨活儿的壮劳力还要多一些。在金钱面前,守传统装清高的,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
车夫听着梁秀学的话,若有所思。应该是想到了家里的孩子,应该还有女孩。
可能他之前想得还没那么深,经梁秀学这么一分析,深以为然。
女孩子嘛,嫁个好人家,在婆家能立起来,自然是父母的朴实心愿。
“对哦,也不要吟诗作赋的才女,小学毕业也就可以啦!能教孩子,能给家人写书信,能看文书不受骗,谁还能瞧不起?”
“要是能去银行、邮政,甚至是官府为吏,挣的钱多,腰杆也硬,又岂是别人能够欺侮的?”
车夫眨巴着眼睛,心里想着,连鞭子都不甩,任由马匹沿着大路向前走着。
没有多长时间,赶在黄昏之前,梁秀学等人便赶到了驿站。
驿站不远处,是一片象集市的建筑房屋,座落在路旁平整的土地上。
依托驿站,却又不属于驿站,更象后世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或是国道旁的乡村旅店饭店。
当然,这里的功能是一样的齐全,甚至是更多。
有饭店客栈合一的旅店,有一大排覆顶的仓库。既能供人休息吃喝,也能存放货物,喂饲马匹。
除了旅店和仓储,这里还陆续吸引了附近村镇的百姓。
有铁匠铺,既能修车,还能给马打马掌;有杂货铺,剩下的就是小摊小贩,卖一些乡野特产。
梁秀学开了最普通的房间,又要了饭菜,与伙计和车夫坐了一桌。虽多是些家常便饭,却也吃得香甜。
吃过晚饭,梁秀学便和伙计出了旅店,趁着未黑的天色,闲逛着。
“这一路上驿站旁的旅店,都被湖广商帮和江右商帮竞标抢去,倒是经营得越来越有模样。”
梁秀学作为山西本地的商贾,对此既是无奈,又是羡慕。
可惜,人家是为光复大业出钱出力的,得到朝廷和官府的照顾,得到优惠也是理所当然。
而北方商贾想要重新起来,恐怕不是一时半会,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伙计伸手指着铁匠铺和杂货铺,说道:“以前还没有,这是出租的铺面,倒是又能白挣些钱。”
梁秀学点着头,说道:“只收房租,倒是省心。什么都要自己经营,铺得太大却也不是好事。”
看到一个摆放明显的绿色大邮筒,梁秀学笑了起来,说道:“邮政业务倒是开展得很快,这里倒是还能开个信件代收站。”
旅店就代售邮票,而邮筒不远处支了个小桌,坐着一位老人,打着代写书信的幌子。
小桌旁坐着个老妇人,向着老人娓娓述说着,对远方亲人的惦念溢于言表,不时还抬袖子擦眼角。
老人写着书信,不时开口询问,和蔼又慈祥。
小摊贩们叫卖着,想趁着天未黑前多卖出些特产。
“越来越热闹了。”梁秀学呵呵笑着,说道:“真是经营有道,令人羡慕啊!”
伙计看着远处的驿站,说道:“官吏不住驿站,也是照顾他们吧!”
驿站现在只负责官传文件,另一半则归属邮政系统,用于换马换车。
官吏们出差,或是赴任,吃住全在旅店,按照天数,发放差旅费。
这等于精简了驿站的人员和功能,更避免了明朝驿站制度的弊病,遏制了官员的奢糜和贪腐。
在明初,驿站除了公文传递,还要接待公差人员。但公差人员需要有符验,相当于证明。
这个符验能保证驿站不被冒用,从而减轻驿站的负担。
而且,明初只有军情重事、奉旨差遣才会给驿。
皇帝同意给驿后,由兵部填写勘合,所差人员赶赴内府领取符验,就可以给驿前去,差遣完成后符验就销毁。
因给驿数量少,符验制度也运行得颇为顺利。
但随着明中后期给驿范围的扩大,符验制度也逐渐失灵,出现了冒滥之风。
嘉靖年间,原有符验制度废除,改为内外勘合。京城部中所给称为内号,南京兵部及各处抚按衙门所给则称为外号。
但由于改革的混乱,符验的冒滥之风愈发严重。
明初时,王府及各省布政司仅有六道勘合(勘合属于符验制度的一种),边疆战事紧急处也不过十道而已。
但到了万历年间,河间府的驿站经统计,竟有“勘合六十道,用夫六百,马三百”。
大量的勘合使驿站运行混乱,驿民疲惫不堪。除此之外,北直隶赵州还反映“乃今勘合复滥,率多借贷,兼有额外之忧”。
除买卖与互借外,还有一些不法之徒,仿照真勘合样式,制作假勘合。
万历年间,甘肃巡抚侯东莱就发现了一起假勘合案,假勘合形制逼真,故驿站辨别不了真伪。
假勘合一直到明末都大量存在,崇祯年间,各州县官“能拿获假勘合至十张以内、假牌票至五十张以上者”,就能擢为科道官。
可见,假勘合问题始终是明代驿站的一大弊病,大大加重了驿站的负担。
符验的冒滥对驿站百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再加之士绅之间的递相假借,不法之徒的转卖,使一份符验“一纸洗补数次,一人往返数月”。
地方差役还要对百姓再次压榨,使“小民之命如纸,敲骨吸髓,见闻心惨”。
一些官员在经过驿站时,还对驿站过度需索,滥用驿站资源;除一般官员外,经过驿站的贡使的不断骚扰,也加重了驿站的负担。
在明代后期,明政府也认识到了驿站存在的大量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