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nbsp; 生活艰难,还要担心明军打过来,都是惴惴不安,有朝不保夕的忧虑。
民心不振,军心也不稳。整个天下都丢了,苟延残喘于苦寒一隅,怎么能够抵挡强大的明军?
正因为看到了这些,巴海和萨布素才想着接受招抚,这可能是最后的生路。
同时,也因为民心军心的不振,他们才有信心说服皇帝。
至于是嘴上说服,还是武力逼迫,还要看小皇帝的决定。
不满和抱怨不是一日形成的,逃到黑龙江的鞑虏因为环境恶劣、吃食匮乏,以及心理的落差,令人不得不生出情绪。
巴海和萨布素等宁古塔老人,对于皇帝的亲近程度,自然也不比皇帝国戚。
康小三做出的对罗刹人的忍让,也令他们甚为不满。
形势已经摆在眼前,就算明廷不来招抚,如果为族人考虑,也要向明廷试探和谈的条件。
现在,为了族人,为了皇太后,就应该做出明智的选择。不仅自身得保,还能得到族人的感恩戴德。
“希望不要内讧,出现自相残杀的惨事。”巴海起身要送萨布素,无奈又感慨地叹息着。
萨布素耸了耸肩膀,说道:“大人多虑了。民心军心所向,就算有冲突,也不会有多大的规模。”
“万岁嘛,自然更是无碍。”萨布素颇有深意地又补充了一句。
巴海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好。满人已到如此境地,再经不起大的动荡了。”
萨布素躬身施礼,走出了屋子。
巴海回到桌案后坐下,思索了半晌,便召来亲卫队长,那是心腹亲信,吩咐了一番。
招抚的风声要尽快散播出去,至少是宁古塔新旧两城和周边的族人。离得远的,倒是不用着急。
皇后送到新城,这消息便瞒不住皇帝。到底如何,也会很快就有定论。
如果族人和军队都倾向于受抚,巴海就顺势而为。如果抗拒的人多,那他再作别的打算。
人都是有私心的,巴海和萨布素也是如此。他们也有家眷亲人,希望能过得安生,也希望自己能更有前途。
打发走了亲卫队长,巴海便看着桌上的地图出神。
地图上也只是大概的轮廓,黄立也知道不太准确。毕竟,是地理大发现后才有的,又没有什么卫星和航测技术。
但只是目测,从黑龙江向北,一直到陆地的尽头,也就是北冰洋,这距离也超过了明国从南到北的长度。
“这要是都打下来,几乎是将国土面积扩大了一倍不止。”巴海有些咂舌,但更多的却是振奋。
闲置或耕种,做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不是巴海的心中所愿。相信萨布素等将领,也是一样的心思。
要想建功立业,就要有仗可打。而这么大的地方,没个几十年时间,打不下来的。
巴海和萨布素等人不仅熟悉黑龙江的地形地势、周边民族,更适应北方的气候环境。
只这个长处,或者说是优势,明廷就不能弃之不用。军功就是晋身之阶,也是安身立命的资本。
明廷不仅需要他们这些兵将,还需要满人在黑龙江和吉林耕种。没有人口,就建不起基地。
没有稳固的基地,向北推进扩疆的步伐就要受到限制。如同地基是否牢固,决定了楼阁能盖多高。
巴海和萨布素都觉得明廷不会出尔反尔,放皇后回来带话,就代表着诚意。
而且,皇太后也还活着,那些族人也只是囚禁,并没有全部杀掉。
“希望皇上能够看清形势,且有所担当,别弄得族人失望,军队哗变才好。”巴海也不想走到那一步。
如果真是兵谏,或者说是反叛,对他的名声也有损。卖主求荣,可是历来都被人鄙夷轻视的。
所以,保证康小三的安全,也是巴海要尽量做到的。制住皇帝,或许更容易讲明白道理。
由皇帝接受招抚,比他将皇帝囚禁,再向明军投诚,更好一些。从长远考虑,他并不想要反正的功劳。
……………
草原上已经全是绿色,虽然草刚冒出寸许。
但篷勃的生机现在正在被浓重的杀气所笼罩,明军以千人队为单位,纵横驰骋在科尔沁的草原上。
李岳抽调了八千骑兵,每人双马,从沈阳而出,走铁岭、开原,杀入科尔沁大草原。
为区别于同族之阿鲁科尔沁,科尔沁部又名嫩科尔沁,是最早与后金结盟的蒙古诸部。
后金改国号为“大清”后,科尔沁所属四部十旗会盟于哲里木山下,形成哲里木盟,又称“嫩江十旗”。
在追杀出关返辽的鞑虏时,明军与察哈尔部联军已经顺手灭了科尔沁左翼前旗(彰武县)和左翼中旗。
此番出击,明军的目标是左翼后旗,以及郭尔罗斯后旗(肇源县)和郭尔罗斯前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灭掉科尔沁部左翼,既抢牛马,又为吉林建省消除西侧的威胁。同时,也是试图打通一条辽吉黑的陆上通路。
按照后世的地名,就是沈阳、铁岭、开原、四平、公主岭、长春。
从长春又能分出两路,一条是德惠、扶余、双城、哈尔滨;一条是农安、松原、肇源、大庆、齐齐哈尔。
当然,这还有些遥远,没有个十年八年,甚至是几十年,很多地方也建不起城镇。
但黄立相信,能成为城镇的地方,自然有其合理之处和固有的优势,早晚会被发现并利用。
只要不断地设村立屯,步步北上,人口跟得上,东北的开发就是一片光明。
零星的枪声在远处响起,李岳却并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